【文旅新思】政策利好与产业自觉:海南旅游如何振兴
2020-11-04 18:01:00 来源:本站 浏览:667

文旅说:2020年海南省社科联“社团活动月”系列活动之“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海南旅游业发展与振兴研讨会”近日举办。十多位旅游专家和行业人士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海南旅游业发展与振兴积极建言。本期摘录其中4位专家的精彩观点。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郭强:抓住高端、品质、小众、创新4个关键词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利用好海南自贸港政策,在此提出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高端”。要想享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红利,走低端的旅游市场与产品的路线是很难做到的。海南旅游业从业起薪之低,让很多本科应届毕业生不愿意在旅游企业工作,造成旅游业人才流失严重。旅游交通方面,现在自贸港的政策很好,企业自用的由国外引进的优质交通工具,比如邮轮、游艇都算在免税范围内,企业的高端化发展将会更有保障。


第二个关键词,是“品质”。这要求我们一定要打造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对产品的定位也要提高。在这其中,也隐含着诚信的问题。


第三个关键词,是“小众”。越是小众,可获取的消费者剩余就越大,越可以将其转化为企业的剩余。小众旅游的案例,便是基于苏东坡海南足迹考古的研学旅游。此外,将小众旅游聚集起来,也能够为旅游业提供创新的热点,在当前疫情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创新”。旅游的创新,要依靠两个“翅膀”,一个是文化,海南即将建设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这将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力;另一个是科技,海南省的科技发展,讲究的是陆、海、空。因此不论在科技还是在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挖掘。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凸显“健康岛”“长寿岛”“旅游岛”的竞争优势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市场发生重大变化,为海南“健康岛”“长寿岛”“旅游岛”比较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竞争优势带来机遇。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市场发生重大变化。以家庭为核心、以亲情、友情为纽带的出游“群体”,将成为旅游客源的主流;这种出游“群体”,在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内容及结构上发生变化:旅游成为亲朋好友一起走出户外追求健康、密切感情的生活方式,游客将更在意旅游目的地的健康、养生、好玩、自由自在。


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彰显海南旅游的比较优势,把握新市场,塑造新形象,创新新产品,对接新需求,实施新营销,实现海南旅游化“危”为“机”。海南旅游要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特别是“免税购物”政策,凸显“健康岛”“长寿岛”“旅游岛”的竞争优势,认真策划以海南“健康岛”“长寿岛”“旅游岛”作为一级旅游目的地、若干重点旅游市县作为二级旅游目的地、若干主题性区域旅游区、度假区作为三级旅游目的地构成海南“健康旅游岛”“目的地体系”,并通过实施线路统筹、加快产品创新,将海南特有的健康、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全过程,让游客在海南旅游活动中热爱海南、拥抱自然、享受健康和快乐,在此基础上实施海南健康旅游创新营销,积极参与国内外客源市场的竞争和瓜分。


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陈才:海南高校要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需求,海南高校要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以下两点:


一是强调以“能力结构优化”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本科教育应以“能力结构优化”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堂教学。以“能力结构优化”为导向并不意味着弱化理论教学,而是通过理论教学在内的教育手段,改进和提升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创新。


二是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酒店业高层次人才,要积极借鉴以店校合一为特征的瑞士洛桑模式和以实践导向为特征的德国FH“企业主导型”模式,既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教育,又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将学校和企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密切结合,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制度。针对旅游规划和策划类专业,要积极借鉴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特征的美国康奈尔模式。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黄丽:海南乡村养生度假需要“突破”与“创新”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海南乡村养生度假旅游要以农民为本,设计让农民参与并持续稳定获益的系列消费形式;要以企业为用,让相关企业和机构形成乡村旅游的推动力并同农民共享利益;要以消费为导向,找准特殊消费(度假)市场,开发特色消费形式,解决何处来、如何来、消费什么、怎样消费问题;要以差异化为策略,把握乡村旅游三性,即乡村性、地方性、独特性。


在发展模式创新上,一是创新让农民的受益稳定、持续,并随着旅游发展而增加的保障形式,尤其让农民为主的乡村居民成为真正的主人;二是创新分流度假市场,进而吸引岛外度假市场,并能拓展多次消费的产品体系包括基础消费、延伸消费、文化消费等,打造乡村养生度假目的地;三是创新突出海南地方文化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的赢利模式;四是创新乡村养生度假合作形式,通过乡村旅游经营户的合作、基层政府及组织同上级部门的合作、农民合作组织同开发企业的合作、乡村企业同旅游产品用户的合作、地方政府同媒体和智力机构的合作等方式,形成多方借力,实现共赢。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报》,2020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