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说:日前,2020中国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于福建龙岩永定举行。论坛以“数字引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探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本期精选了来自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美团文旅促进与合作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的四位专家的精彩发言。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李磊:推进数字文旅产业融入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先后出台了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和举措。近年来,数字文旅内容日益丰富,数字文旅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以线上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体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文化和旅游部就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多次作出部署,提出狠抓线上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释放数字化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对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文旅产业要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正确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守正创新,用数字文旅的新技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并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二是坚持创新供给,用好现代创意、科技创新和社会资本等新动能,开发新型文旅产品,提高品质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鼓励依托地方特色文旅资源,开发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数字文旅产品,助力扶贫开发。三是引领带动消费需求,要丰富网络音乐、网络动漫、云演艺、知识服务、数字艺术等数字内容,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等新兴数字文旅消费,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美团文旅促进与合作中心总经理路梦西:“文旅产业生活”数字化转型的探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三个文旅在线消费趋势值得特别关注。第一是在线的消费率大大提升。相关数据显示,在2020年上半年,人均邮费(快递费)支出增长10%,大家对电商平台、互联网平台销售的依赖达到了10%以上的增长;第二是文旅与本地生活的融合大大加速。2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另外一个城市,使用同一款App来进行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消费的习惯。现在在美团和大众点评上,“吃住行游购娱”多达200多种生活品类、630万的生活服务业商户,已经构成了非常细致、无孔不入的生活服务网;第三就是文旅消费群体“Z时代”消费特征非常鲜明。美团平台监测到的数据显示,今年端午节景区门票等消费中,“90后”占了49%。他们的出游更加高频,出行决策周期更短,更注重体验感和参与性,热衷旅行内容的“种草”和旅游经验的分享。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数字文旅助力文旅产业融合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文旅是以互联网和新技术为基础,促进文化和旅游产品融合创新、服务体验升级的业态总和。它不是单纯的数字文化,也不是之前的智慧旅游,更能凸显文旅科技融合的理念。数字文旅已经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和桥梁。
未来,数字文旅建设可以从“三个O”的角度进行思考,第一个是Offline 2 Online,例如云看展、云直播、VR/AR体验、3D展示等产品为大众服务;第二个是Online 2 Offline,随着文旅不断融合,推动主题乐园、IP落地、游戏动漫等业态与旅游深度结合;第三个是online & offline,全面采用预约制成为常态。随着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除了注重讲好故事以外,还要重视留存和转化,包括内容传播以及互动体验;利用个性化推荐导流,跨界合作等,增强互动体验;旅游产业发展则应从服务、管理、营销等多个维度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文化IP进行二次开发,加大与旅游相结合的力度;传统旅游营销也需要文化和数字化相助力,讲好旅游目的地故事。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文化科技融合驱动的沉浸式文旅体验新业态
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将会快速上升。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线上和线下都已产生非常大的文化消费需求。如今旅游已经从观光经济转向了体验经济,从资源驱动转向了创新驱动,从单点旅游转向了全域旅游。随着新基建技术的发展,文旅产业链进一步整合,场景创新已经成为文化旅游新兴消费的核心驱动力,IP开发是文旅产业的核心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核心。沉浸式产业已成为文旅产业的制高点和核心竞争力。它的特点是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知识与技术密集、模式创新、产品附加值高。
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下,沉浸式文旅新型业态培育平台正式成立,它将通过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提供从IP开发、创意与空间设计、软硬件系统集成、投融资与运营管理的沉浸式产业全链条服务,面向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城市公共空间活化、景区升级与产业提升、城市消费和夜间经济激活等,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文旅消费产业新生态,打造一批具有创造性、艺术性、科技感、体验感强的沉浸式文旅体验新场景。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报》202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