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洞察】演艺新空间开启文旅融合艺术消费新模式
2020-10-12 17:22:00 来源:上海文旅院 浏览:589

文旅说:据统计,上海现有文创园区数量已突破137家。未来,演艺有望为文创园区助添一抹新的亮色。申城各种类型演艺空间的蓬勃兴起,开启了文旅结合艺术消费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刷新着城市夜色的动人美景,更彰显出上海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繁荣与活力。

文创园区+演艺:从城市更新样本到演艺创造空间


从100年前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到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再到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上生新所记录着上海的风韵历程,让人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上生新所之所以成为网红打卡地,正是因为这里反映出上海城市更新升级的样貌,提供了很多戏剧创作的可能。”上海现代人剧社社长张余第一次走进这里,脑海中就浮现出不同类型的演艺空间。譬如《米歇尔的幽魂》演出地,原本是一家服装设计工作室,大堂内,大理石地面和Art Deco风格的室内装潢完好无损,连吊灯、落地玻璃都保持着上世纪的风格。这个空间布局在制作人和导演眼中,幸运地与剧情流畅地融合在一起。


悬疑剧《灵异的诱惑》则结合演出场地——游泳池二楼203房间的历史痕迹,为这个新空间度身定制了一个故事。原来,因《太阳帝国》一书广为人知的英国作家詹姆斯·巴拉德年少时曾与上海有一段很深的缘分,他就住在203房间。制作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巴拉德的故事融入剧情,让戏剧的背后多了一份文化之旅的内涵。


构筑上海“亚洲演艺之都”金字塔的塔底


疫情以来,演艺产业加快向多元化发展,非剧场的演艺空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美术馆起舞、于书店“脱口秀”、游轮上赏昆曲……上海演出业态日趋多样化,演艺产品也更加不拘一格。


上海正在建设打造各种演艺新空间、户外新剧场,以产业破圈融合的思路铸造了“第三生活空间”的新场景,办公场所、消费生活、文化休闲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海率先开发建设的演艺新空间和户外演艺新空间。看似剧场,不像剧场,又胜似剧场,是它们的最大特点。


“演艺新空间的诞生伴随着产业思维的创新。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表演空间形态,而是主动向前一步参与创作。”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说,“在这种全新的业态融合下,场地方与演出方联手,共同立足于创意诞生的过程,对双方资源进行共享、整合、再发掘。”


把演艺开辟到文创园区,同时身为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的张余还有更大愿景:“未来,演艺除了在大剧场演出外,更多地将会下沉到不同的场地空间,构成上海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将成为上海‘亚洲演艺之都’金字塔的塔底。”


(文章来源:文汇报,2020年10月5日01版,童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