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说:日前,“浙江省新时代乡村文旅运营专题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临安召开,来自各地的文旅专家齐聚临安,共同探讨乡村文旅运营的主体及招引、乡村文旅运营面临问题、乡村文旅运营投资模式、乡村文旅运营利益分配模式等议题。这场以乡村运营为主题的研讨会在浙江省尚属首次。
一问:乡村为何需要运营?
理论层面上看,这是时代对乡村发展提出的要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没有产业的兴旺,就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乡村就会成为“空心村”,乡镇就会唱“空城计”,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
这亦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万美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7.7%……城乡居民已由过去的吃饱穿暖转向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将产生强大的市场拉动力。
现场,杨建武以“三多三少”来概括乡村现状:我们要从城市化的背景之下看待乡村运营。从人口结构来看,离乡的多,返乡的少,老年人多,年轻人少。从乡村的组建的方式来看,也存在着输血的多,造血的少。从经营的业态来看,存在着同质化的比较多,特色化的比较少。
“缺创意策划、缺运维、缺人气、缺业态、缺项目、缺信息,这六‘缺’是我们分析乡村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浙江省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楼倻捷作题为“杭州文旅赋能乡村的实践与思考”的演讲时说。
杨建武表示,近年来乡村变美了,乡村文旅不断升温,但并没有充分转化为美丽经济,产品同质化、商业运营能力弱是行业一直面临的问题,举办研讨会就是希望通过“文旅赋能、旅游激活”,让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老百姓更加富起来。
二问:乡村运营有何“浙江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引领。2017年起,浙江省旅游部门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出“万村景区化战略”,全省各地旅游部门以各种实践行动探索村庄景区的创新路径:如杭州临安区引入市场机制,在全区各村落景区推行市场化运营;宁波象山县通过全域旅游+,打造了“山海水乡、心悦茅洋”示范线;嘉兴平湖市打造“棒球小镇”,以文体旅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两个主体作用。“我有一个数据要和大家分享,截至去年7月,全国特种行业许可证共办出18000张,其中,浙江省占了15000多张。这本证办不出来,经营民宿就是非法的。在这方面,浙江走在前列。”杨建武说,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让乡村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中不断生长。
探索“文化定桩”,讲好乡村故事。“做好你自己,不要做别人想要的样子。”同济大学教授杨贵庆的发言,引发现场讨论。“同样是绿水青山,为什么有些乡村拥有了金山银山,有些没有?那是因为它没有‘文化定桩’。”杨贵庆是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驻村教授。这些年,他向乡村“逆行”,成了乡村振兴的“总规划师”,成功复兴了一批古村落。在他看来,乡村沉淀着农耕年代文化宝藏,乡村文旅发展的关键点在于挖掘当地的故事、传说、古村和古庙,即为当地“文化定桩”。“乡村运营,就是要把文化遗存变成当代人的财富。”会上,还联合发布了《乡村文旅运营(临安)倡议书》。
三问:如何打造乡村运营的临安模式?
专题研讨会为何会选择在临安举行?因为2017年开始,临安以运营商为智力依托,开展村落景区捆绑式、品牌化、轻资产运营,探索通过“运营引领的村落景区化”助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这就是临安首创的“村落景区运营”概念。
2017年3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临安第十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村落景区”概念。2017年5月,临安在全省率先提出“村落景区运营”概念,并开始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临安首批重点打造10个村落景区,引进了9个专业公司对村落景区实行市场化运营。
“乡村运营的模式,听起来既独特,又极富挑战。”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鲁一成在作题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创新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模式激活美丽乡村”的演讲时表示,运营师与村集体自愿签约,双方组建合资公司。村委会管理村庄事务,运营师则负责旅游产品打造、主题活动举办等,形成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乡村业态,最终收益按照公司股份分成。年底,临安区里还将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乡村运营师实行2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奖励。
2019年12月,《临安区激活市场力量振兴乡村调查报告》获得现任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袁家军批示:“临安经营村庄的理念和引入市场主体发展村落景区的探索,是推动‘两进两回’的有益尝试,值得充分肯定。”临安运营做法还写入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临安村庄经营好做法,发挥市场机制,更好推动‘两进两回’。”
(文章来源:中国小康网9月12日,记者:周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