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思】文旅装上“智慧芯” 未来会怎样?
2020-05-25 16:09:00 来源:上海文旅院 浏览:668

文旅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服务在一段时间内按下了“暂停键”,云展览、云旅游、“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被逼上前台,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在线产品和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网、数字化的“智慧”潜能不断被激发。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同时“新基建”又打开一扇机遇之窗,国内关于智慧文旅的探索与实践将走向何方?

从“云端”看文旅智慧化服务图景


对组织活动、赛事、培训等的文化馆来说,“智慧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云端。上海创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科技手段研发出的上海文化云,不仅为文化演出提供决策依据,还让市民得到更精确的推送。比如,嘉定区最受欢迎的是周末举办的亲子类活动,而松江大剧场最受欢迎的是沪剧。


除了“云端漫步”,“直播+社群”的培训模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云旅游”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中,目前较受欢迎的是“旅游直播”。其中,尤以两种直播最为普遍。一是“直播+卖货”,意在“拔草”,“立等可取”的效果就是吸引关注度,促进旅游产品成交。4月28日,广东省韶关市市长和副市长化身“导游”,在拼多多直播间推介当地著名的丹霞山风景区,累计吸引全网观看人次超455万。二是“直播+内容”,意在“种草”,通过网络主播的引荐,让网友感受美景美食。5月13日,去哪儿网联合斗鱼直播推出“旅游直播”节目,10余位网红主播赶赴广州长隆、泰国普吉岛等热门目的地,以直播方式带网友感受景区魅力。


相关建议、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于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关于加快制定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 壮大数字经济的建议》,他表示,在文旅领域,加快建设智慧景区,通过线上博物馆、“一部手机游”等新文创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云南省政协委员、作家雷平阳在2020年云南省“两会”上的提案,建议进一步推进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代表的智慧旅游发展,推动文旅数字化,以及对云南地方传统文化进行IP内涵转换和转型升级,推动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助力疫后云南文旅产业复苏。


专家声音


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跳出内部资源运营的小逻辑看待预约制


本次疫情及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的启动,成为人们一些新消费习惯的启蒙契机,加上新技术的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出现,让中国文旅领域获得了一个之前求之不得的转型迭代窗口和超常规的转型升级节奏。在此背景下,因门票预约制度的全面推广甚至是强制执行所引发的更深层次的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就很值得期待。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景区及周边服务运营机构,应该清晰地认识到,门票预约不仅是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下旅游运营最基本的场景构成,而且,通过门票预约,还有助于提升游客体验、科学管理景区资源以及保护文化和资产遗产之间的平衡,其本身就是景区运营中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现代化直接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国家层面明确对这一制度进行推广、提出要求,将更有利于这一管理模式的普及,加上疫情客观上推动了针对消费者的预约消费习惯的启蒙,都有助于景区运营机构、消费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就门票预约制度达成共识。


对于景区运营机构来讲,要更加主动、积极并以市场化眼光来看待门票预约管理的政策要求,跳出景区内部资源运营的小逻辑来看待门票预约制度的推行,将这种有利于提前锁定客群的智慧化管理制度,创造性地转化为对景区周边综合性配套服务和产品的开发条件,积极推进优质景区资源的多元化变现,减少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从而实现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并综合带动景区所在地区和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人民文旅智库研究员王昆欣:“智慧芯”要运用于更多场景才能满足需求


疫情之下,“无预约,不旅游”成为常态。一些文旅企业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了线上产品和服务,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也使得人们的旅行更加安全。


目前,“一机游”“一码游”在一定程度上让游客体验更加快捷和生动,旅游管理更加全面和精准,旅游产品更加多元和丰富,危机事件处理更加及时和有效。不过,这些新模式、新业态尚处在探索和创新之中,仍然存在局限性,现在只能替代旅游服务的部分功能,比如,尚不能完全解决需要面对面的旅游服务,像住宿、就餐、体验等活动,手机游也不能完全替代旅游目的地的景观、气候、人文习俗等环境。


未来,该如何进一步将“智慧芯”运用这些场景中?首先,要加强智慧技术的基础建设,使用户有更畅通的网络,更便捷地应用;其次,要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开发具有特色的线上旅游产品,让现实景观与虚拟空间有机结合,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游客开展有的放矢的宣传促销;最后,重视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正确处理好新兴科技应用中的伦理问题,让人们安心、放心、开心地用手机游世界。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20年5月25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