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说:2019年12月,福建屏南县入选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试点县,龙潭村是全省乡村振兴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典范。龙潭文创-旅游减贫经验,已得到了推广。屏南以龙潭经验打造以多个乡村为支点的连片文创-旅游减贫发展规划。其发展模式获得了福建省的高度重视,案例入选《文创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屏南路径》。
屏南是福建省26个重点老区县之一,因传统地缘劣势,并不享受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的辐射带动。从区位特点出发,屏南将发展定位在以发展文创-旅游促减贫等的新经济上。2015年4月,屏南在漈下村建立文创试点,引进“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油画教学项目;10月,在双溪镇建立文创人才基地“安泰艺术城”,以此为培养文创-旅游人才为核心,激发乡村减贫的内生动力。
五大举措发展文创-旅游促减贫
举措一,培育“文创-旅游种子”。2017年5月,熙岭乡决定以龙潭村为文创基地,选送30多位村民作为“文创-旅游种子”到双溪安泰艺术城学习油画与新媒体营销。这些“种子村民”曾经是被工业化边缘的人,通过新的生活体验与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掌握,获得生活自信;同时,增强与社会各界打交道的能力。以他们为骨干,在龙潭村开办公益画室,利用互联网聚集流量,吸引海内外各界关注公益艺术教育与文创的目光,进而吸纳新村民的到来。
举措二,“认租15年”规划。 由于村民大量外出,同中国很多乡村一样,被边缘化的龙潭村有荒废的老房100多栋。在此背景下,县、乡、村三级组织因地制宜,创造性推出“认租15年”的规划。由村委与祖居户主签订15年期限房屋租赁合同(宅基地30年),“新村民”再与村委签订租赁合同;“新村民”出资、村委代租代建,在15年内每年每平方米只收3块钱租金。老屋得以“新生”、新村民也以较小的代价进入乡村生活。
举措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近70年来,龙潭村只有一条40多公里的泥土公路与县城相连,没有公共交通,村民外出需步行1个小时至乡镇所在地熙岭。2017年以来,县政府新建了熙岭经三峰、龙潭至墘头12公里四级公路;在龙潭村建设了村民艺术公益教学中心、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服务中心、休闲广场、乡村党校等文化设施。建设宁德首个移动5G基站、复办龙潭小学。同时,实施乡村环境整治,包括雨廊、水车、立面改造、巷道修整、管网下地、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等。
举措四,推进老屋再生工程。盘活龙潭村100多座老宅,是龙潭村文创-旅游减贫工作的核心。在古宅的修缮改造中,村委会制定基本原则:保留古宅夯土墙、黛瓦木构的传统风貌;屋内结合现代生活需要,打造书吧、工作室、咖啡屋、音乐厅等文创空间;利用当地工匠,激活乡村传统营造技艺。
举措五,创新管理机制。龙潭村在短期内利用文创-旅游达到减贫目的,屏南县、乡、村三级组织,走出了一条新路,创新管理机制。先后出台《屏南县村级小额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屏南县村账乡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措施,以全程公开透明的方式,采用投工投劳及“工料法”(其中“工”指人工费,由聘请工匠费用和村级管理人员误工补贴构成;“料”指原材料含税价款,均是由村级组织自行采购的合法原材料)计算工程成本等管理办法,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安全的同时,快速推进项目的高效建设。
成功经验总结
第一,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屏南县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将文创-旅游减贫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构建县、乡、村三级力量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形成“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文创发展模式,推进龙潭文创-旅游减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5年,成立了以屏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的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组织推进全县文创工作;先后出台了《屏南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艺精品扶持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为吸引文创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第二,人才是关键。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财政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文创产业引导、扶持和孵化,推动文创人才和企业集聚。对于高端文创人才,县领导实行“特殊待遇”、挂钩联系,采取一人一事一议;并赋予文创人才在乡村建设治理中足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创新返乡创业奖补政策,对本地农民,返乡驻创的新村民或企业,给予5000元至30000元的开办补助、以及一定的租金补贴或税费补助。新村民无疑是龙潭文创-旅游减贫项目中的重要动力。新村民平均年龄四十岁以下,有一技之长,对文创和跨界有强烈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他们成为龙潭村文创-旅游减贫的践行者和推动人。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与造就。团结带领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文创,为龙潭文创-旅游减贫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和技术支持。
第三,集聚社会资本,助力乡村减贫。屏南作为贫困县,地方财政并不富足。在数字化时代,走出了一条乡村减贫新路子。制定老屋“认租15年”规划,实行“新村民”出资,村委代租代建模式,由村委与祖居户主签订15年期限房屋租赁合同,成功吸引外来资金注入,集聚社会资本800多万元。
第四,网络是载体。龙潭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从空心村成为网红村,依靠的是互联网的力量。在互联网的时代,龙潭村的每个成员都是传播员。新村民通过自身文创实践的流量带动,吸引越来越多慕名者前往龙潭,原村民依靠新掌握的互联网手段,将自己融入数字化时代。
第五,创新是动力。创新管理办法,村两委积极探索建设管理模式,颁布细则,实施工料法;创设共建平台,以村委为桥梁纽带,采用“认租15年”机制,创新代租代建工作方式,由村委会与古宅祖居户签订租赁合同。创建增收项目,创立以村委为股东的投资主体,发动群众全员参与,共同创办集体企业。
(文章来源:中新网2020年4月16日,原文标题:福建屏南龙潭村:文创-旅游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内容有删减,作者:苏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