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洞察】2020文旅产业新思路:河南、山东、陕西篇
2020-01-20 15:36:00 来源:上海文旅院 浏览:846

文旅说:新年伊始,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陆续召开,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新年论坛也密集举办,从中透露出哪些文旅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我们将陆续摘编相关信息。


河南:明确2020年文化和旅游十大突破方向


1月18日,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强调,新一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要重点推进六大工程、落实六大计划、解决六大问题、建立六大机制,从十个方面进行突破:


重点推进理论武装工程、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工程、文化强省工程、对外形象提升工程、队伍建设工程、机关自身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落实好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计划、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计划、文化繁荣振兴计划、文化品牌打造计划、文旅融合发展计划、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启动计划等六大计划;着重解决政治任务、主题主线、问题导向、科学统筹、创新、改革等六大关键问题;建立大宣传机制、工作推进机制、考核评价机制、防控机制、激励机制、督查机制等六大机制,保证全年文化旅游工作的顺利完成。


会议明确了2020年文化和旅游突破方向:


一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要有新突破,2020年,要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黄河文化为主线,统筹推动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二是《河南省旅游条例》的宣传贯彻要有新突破;三是艺术创作要有新突破,开展大创作、大制作,出精品,攀高峰,持续提升现有活动品牌质量水平;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有新突破,重点建设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办好浚县、淮阳古庙会、宝丰马街书会等活动;五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效能要有新突破,重点抓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六是“老家河南”品牌推广要有新突破,央视宣传要持续,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持续加强;七是智慧旅游、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研学旅游要有新突破;八是文旅融合要有新突破,组织非遗进景区、艺术院团进景区,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培育以文旅融合发展为特色的领军企业,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九是文化和旅游扶贫要有新突破;十是守住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


山东: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1月14日,2020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指出,2020年将以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在稳增长、扩内需上出实招,在惠民生、优服务上见实效,在创品牌、展形象上求突破,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会议强调:


一是持续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持续加强《沂蒙山》推广普及,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和展演活动,办好一批重大文艺活动;大力加强艺术人才培养。二是着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水平。加强黄河主题文化保护传承,推动10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争取大运河(山东段)和齐长城部分节点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积极创建“泰山-曲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继续做好大汶口、齐国故城和两城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作;提升非遗传承实践能力建设;加强非遗文化传播。三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按照“两极带动、双轴支撑、五带隆起”的空间布局,精心培育打造“15条经典文化旅游线路”和“54条主题特色线路”。以“六好”为引领,举办山东省非遗+旅游文创大赛,培育一批非遗主题旅游、非遗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评选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好客山东”品牌形象。进一步创新营销模式,强化新媒体的应用,到重点客源地进行精准推介。注重针对大运河、黄河流域等国家重点战略部署和“六好”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进行重点宣传推广。


陕西: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于1月7日在西安召开。会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陕西追赶超越发展的关键之年。


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繁荣艺术创作生产,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扎实做好各项基础保障工作。此外,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如期完成。同时,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标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决策,精心设计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认真谋划“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努力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加快陕西“三个经济”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综合整理河南交通广播电台、大众网、西部网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