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说:对于“国内夜生活文化发源地”的广州而言,夜经济不是什么新鲜词汇。正如文化学者易中天在作品《读城记》中所言,白天包容含蓄、按部就班的广州,一到夜晚反倒生猛鲜活。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在此前举行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广州入选“夜间经济十强城市”。历经40余年,羊城直至今日依旧“越夜越有机(机:粤语活力之意)”。
都市夜游新魅力
五岭之南,珠江之滨给予了广州这座城市气候四季温暖的自然禀赋,也为城市夜经济的发展延展出了更多空间。夜色降临,珠江两岸灯光璀璨,为林立的高楼披上了“花衣裳”,煞是好看。一船饱览广州夜色的“珠江夜游”作为传统保留项目,大沙头码头和天字码头热门时段的船票至今仍是“一票难求”。而历经改造后为广州留下城市记忆的永庆坊,正在成为人们提及西关夜色时的新谈资。另外,随着去年夏天红色传承、千年古迹、珠江魅力、都市寻味、活力都市以及西关风情等6条“夜游广州”精品旅游线路的推出,也将广州夜间魅力的“线条”勾勒的愈加清晰。
博物馆夜间开放成为夜游好去处。从2019年8月起,广州范围内广州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多家博物馆,每逢周五、六、日和重要节庆,便会延长开放至晚上9点,为不少人提供了夜间游览的好去处。而广东省博物馆的“群龙出没”特展,以及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夜间亲子活动等夜间特别活动,也颇有人气。2019年国庆假期期间,广州各博物馆夜游人数超过3.6万人次。
演出、美食的吸引力
音乐会、戏剧、话剧等舞台演出,也是广州夜间文化消费的重要部分。广州大剧院开业至今9年多,举办各类演出3500多场,其中75%以上是在夜间举办。仅2018年,票房收入就突破了亿元大关,“能达到这成绩的歌剧院,在全国不超过3家。”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陈睿表示。据记者统计,仅2019年10-11月,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和广东艺术剧院等夜间演出排期就达90多场,占演出总数的84%,主要集中在周五和周末的夜间。
几年前推出的一部纪录片《寻味顺德》,让无数美食爱好者对粤菜望之垂涎,也让观众们对传承千百载的粤菜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夜渐深,食客们或是刚刚结束一天工作,或是游览观戏后仍未尽兴,一桌热气腾腾、鲜味十足的夜宵,便是最地道的羊城味儿。凌晨3点的番禺区沙湾古镇依旧灯火通明,大排档的热闹程度与日间相比丝毫不减。
“广州之夜”品牌塑造
2019年10月出炉的《广州夜间经济大数据图鉴》提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具备相当基础和比较优势,表现为优越的气候和旅游资源、深厚的“夜宵文化”和繁荣的市场经济等。广州的夜间经济整体活跃,餐饮、住宿、娱乐和购物等传统夜间商业领域表现亮眼,文旅、体育、康养和教育等行业潜力大,有待进一步发展。
“根据《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我们力争到2021年,在全市打造30个夜间经济聚居区,力争形成10大国内知名商圈,形成以岭南文化为主线,品牌化、国际化、特色化更加鲜明的‘广州之夜’品牌。可以说,2019年是广州夜间经济发展的新元年。”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林国强表示。
“广州是一个不知疲倦、没有夜晚的城市……它似乎并不需要睡眠。而且,越是别人需要睡眠时,它反倒越是‘生猛鲜活’。”易中天当年在《读城记》中的这段解读,如今看来就像是广州夜间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一个升腾着文化味儿和烟火气的“夜广州”,正呼之欲出。
(来源:王忠耀、吴春燕,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