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思】广东:文旅融合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2020-01-03 15:06:00 来源:上海文旅院 浏览:752

文旅说: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激发文化和旅游创新创造活力的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加快文旅融合体制机制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署,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全省文化、旅游业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文化既有事业属性,也有产业属性;文化既有软实力,也具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汪一洋说。经统计部门核定,2017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817亿元,占GDP比重为5.37%,同期旅游业增加值达5000多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6.5%。今年1—9月全省文体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2189亿元,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同比增长10.2%,成为消费新亮点。


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已连续16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旅游业总收入也连续10多年排在全国首位,文化和旅游业成为广东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在文化产业“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服务、教育、旅游、体育等也实现了快速融合发展,使得产业边界不断拓展。


在广州市从化莲麻镇,通过打造酒文化、民宿、艺术创作等特色产业链,摇身一变成“网红”文旅小镇。目前,全省共有民宿3000多家。广东通过发展乡村民宿,改善了乡村公共环境面貌,撬动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内第一份以“省政府令”发布的民宿管理政府规章,对鼓励和规范发展民宿行业作出明确指引,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充分肯定和业界好评。


除了引客入村,更重要的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的归宿感和认同感也随之增强。在龙门的一间乡村民宿中,就有年轻的当地人当上了店长,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加强粤港澳文化和旅游合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广东正重点加强粤港澳文化和旅游合作,以历史为纽带,充分挖掘利用大湾区内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将香港文物径、澳门世界遗产旧城区和广东南粤古驿道形成“古道游”的新旅游产品,构建极富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精品线路。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与广东省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革命文化红色旅游线路、南粤古驿道、工业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一道,将遍布南粤大地的一处处岭南文脉地标串珠成链,构成了我省文旅融合的重要平台载体。


“今年我省投入2700万元支持各地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并争取通过3年时间,搭建全省坚实的文旅融合平台,推动形成全省各地城乡处处皆有景观,皆有文化品位的全域旅游新态势。”汪一洋说。


激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广东以“文化+”“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新业态迅猛发展,在多个领域领军全国。2017年,广东省数字出版产值1800亿元,居全国第一;动漫业产值400亿元,占全国三分之一,形成了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游戏业收入1515亿元,占全国的73.9%。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涌现了腾讯、UC、YY、酷狗等行业领军者。


当前,广东文化产业正处于由粗放发展模式转入质量效应型内涵发展模式的换挡调整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为广东文化产业向“高精尖”发展,实现粤港澳文化产业紧密协作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新的战略空间和发展平台。


汪一洋表示,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激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培育“文旅+”新产业,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努力将广东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为增加值总量超过1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超过10%的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和新增长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特别是要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积极发挥文化和旅游的主力军、生力军作用,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


(来源:南方网,201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