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洞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宗旨、原则、目标与工程
2019-12-11 18:00:00 来源:上海文旅院 浏览:1646

文旅说: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方案》相关情况,接受了记者专访。

关于制定《方案》的基本考虑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是要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是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战略决策,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强大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保护优先,强化传承。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真实完整保护传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活化传承和合理利用,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


二是文化引领,彰显特色。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资源精神内涵,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焕发新时代风采。


三是总体设计,统筹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特点、公众需求,注重跨地区跨部门协调,与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有效衔接,发挥文物和文化资源综合效应。


四是积极稳妥,改革创新。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全球视野、中国高度、时代眼光,破除制约性瓶颈和深层次矛盾。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务求符合基层实际、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打造民族性世界性兼容的文化名片。


五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地域广泛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实行差别化政策措施。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共建共赢。


关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目标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其中长城河北段、大运河江苏段、长征贵州段作为重点建设区于2021年底前完成。通过建设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关于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工程


一是推进保护传承工程。实施重大修缮保护项目,完善集中连片保护措施,严防不恰当开发和过度商业化。提高传承活力,分级分类建设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等展示体系,建设完善一批教育培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利用重大纪念日和传统节庆日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长征精神融入群众生活。


二是推进研究发掘工程。加强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长征精神系统研究,突出“万里长城”、“千年运河”、“两万五千里长征”整体辨识度。结合新时代特点,深入研究阐发推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路”精神等在沿线区域的传承发展。


三是推进环境配套工程。修复国土空间环境,加强城乡综合整治,维护人文自然风貌。以《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2020年)》等为依托,贯通重要节点。完善游客集散、导览导游、休憩健身、旅游厕所等公共设施,健全标准化服务体系。推出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志,串珠成线、联线成片,打造广为人知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四是推进文旅融合工程。对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推进一体化开发。打造一批文旅示范区,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旅企业。科学规划文化旅游产品,在长城周边以塞上风光为特色发展生态文化游,在大运河淮扬片区以运河水韵为特色发展水上观光和滨水休闲游,在长征沿线以“重走长征路”为特色发展深度体验游和红色研学旅行。推出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推动组建文旅联盟,开展整体品牌塑造和营销推介。


五是推进数字再现工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主题展示区无线网络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利用现有设施和数字资源,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对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对历史名人、诗词歌赋、典籍文献等关联信息进行实时展示,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空间。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建设完善文物和文化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


(来源:探索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文化和旅游部官网,2019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