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说: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携手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联合主办的“2019亚洲旅游产业年会”在上海隆重开幕,热烈探讨这一未来。
迎接智能时代新文旅
技术的进步一直在推动旅游产业的迭代。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表示,2011年智能手机出现,从此开启了由PC互联网升级到移动互联的新时代,支付宝、微信支付出现,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及京东、美团等跨界企业相继进入旅游领域,加速迭代和跨界融合的在线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移动在线旅行服务领域的领头羊。
现在,文旅产业又来到时代的转折点。原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认为,中国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正处在革命性变革到来的前夜。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将对文旅产业带来极大的影响。未来可通过AR+场景创新、旅游APP内容开发、大数据平台、智能机器人和语音导航等技术,提升文旅消费的场景体验;使用大屏、监控终端、自动驾驶车辆、无人机、物联网设备等,改造提升演出场所和博物馆等配套服务设施。同时,未来包括飞行汽车、小型载人飞行器等交通工具都将服务于人类社会,这必将极大地改变旅游者的时空观念和出行方式。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亚洲旅游产业论坛联席主席白长虹认为:第一,文旅产业已经由以资源开发为依托转入以创新、科技和运营为核心的新时代,游客角色与消费行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第二,今年是5G商用元年,加上AI、VR、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文化+旅游+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文旅产业链。第三,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政府立足游客视角,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精益化的职能转型与服务理念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新月异的智能技术势必成为文旅产业提质增速的新引擎。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天阳表示,中国的旅游业态不断创新,大数据分析推荐、智能导游、VR深度体验等科技应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科技的发展打破了产业的边界,正在改写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当选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龚克认为,技术在深度拓展和发掘目的地文化、历史、自然和审美价值中,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创意和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为文旅产业创造新的活力;文旅IP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旅游产业打造新的发展机遇。
蓬勃文旅新业态
工业旅游正是颇具潜力的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表示,工业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1个小类,每个小类都能够做一个工业旅游点,空间非常大。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提出,计划到2020年,全国工业旅游新增游客1亿人次,新增旅游收入100亿元。
体育与文旅的融合也渐成大势,行知探索文化发展集团副总裁、行知探索体验研究院院长金豆豆分享道,公司通过15年前的第一个文化IP《玄奘之路》,开发了戈壁徒步赛。现在,极限登山、公路自行车赛、漂流、热气球比赛等都可以衍生产品,为旅游目的地的体验式旅游注入新的业态,新的场景。光大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南也提到,无论其他的商业业态怎样发展,有两个行业永远都不会消亡,那就是旅游和体育。旅游+体育的模式在旅游目的地未来发展提高毛利率、提高IP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文娱也正在为旅游带来新增量。草莓音乐节主办方摩登天空创始人、CEO沈黎晖表示,现在做的事情,慢慢开始跟旅游行业有更多关联,包括跟景区定制音乐活动,以及明年4月在上海开摩登天空的第一个酒店。华谊启明东方则打造了文化旅游休闲商业演艺综合体,华谊启明东方董事、总裁、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体委员会副会长马克表示,“最早的文旅演艺就是舞台式的、剧院式的,紧接着是走到山水中去,现在又到处都是灯光秀。我们真的想做一个让观众是演员、演员又是观众的参与模式,所谓沉浸式、体验式、场景式的演艺应该是走向新时代了。”
(来源:美通社,2019年9月9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