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思】以传统文化托起美丽乡村
2019-08-14 23:22:00 来源:上海文旅院 浏览:565

文旅说: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镇正在遭受巨大的冲击。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激发传统村镇内生动力成为各地的共同选择。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孝祥:做好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要保护和重塑乡村文化空间,传承乡村文化,厚植乡贤文化。要明确和坚持村民是第一主体,加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乡风文明体系,挖掘、整理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培育中国乡村文化的精彩范本。


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和平:打造产业集群


        传统村镇保护与开发要围绕现有基础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专业协作,发挥群体优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推进产业集聚。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农业循环经济。以全域旅游的思路组织旅游发展,把乡村地区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把村庄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构建乡村旅游整体经营格局,形成“滨河—依山—临水”多层次、立体化的,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山水景观特色、农业观光特色、农家乐特色的旅游网络。


四川省泸州市地方史专家陈鑫明:唤醒村民的自豪感


       传统村镇的保护与开发,最重要的是唤醒村民对历史文化的自豪感,让他们成为历史和乡愁记忆的讲述者。积极推动村落和历史建筑的有机整合,让乡土建筑活起来;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乡村文化,进行数字化监控、管理与传播。


       发展并不意味着大拆大建,保护也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村落保护有机结合。在尊重与保护村庄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村落个性、特色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各展其长,百花齐放。保存美丽乡村的自然条件、历史底蕴、人文魅力等内生力、创新力,并建立和健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让法治为村落历史文化保驾护航。


北京市房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郭晓东:推动乡村文旅融合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对当地文化有准确认知,特别是在相关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全面挖掘、研究和整理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其内涵与文化特征,高度概括地方文化特色的时代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形成整体的品牌形象与宣传体系。在乡村文旅项目的规划建设中,不能仅考虑个别乡村自身的发展,还要考虑与周边区域的结合和互补,协同发展,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集群。


      发展乡村文旅融合,最终是为了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让乡村成为城市居民和观光客的“游乐场”。同时,要创新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当代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江苏省南京祖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樨哲:实现数字化管理


      精确的三维实景模型和历史数据本身也是宝贵的资源,详尽的历史数据可以为村落运营管理和商业模式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传统村镇保护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管理运营,应全部实现数字化。应建立详尽的数字档案,为传统村落的研究、保护、修复、利用等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此外,可根据需要在现有的数字村落综合管理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或者和其他系统对接,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年08月13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