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除了之前一直强调的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贯彻落实五大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宗旨外,中央政治局本次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还提出了深入、具体的指导意见,体现了现阶段中央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
一是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问题。会议强调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广泛应用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标准、材料、工艺,建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同时强调要充分体现中华元素、文化基因,也要借鉴其他文化特色。这明确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全球化时代和开放环境下,走出一条借鉴世界经验、彰显中国特色和中华文化的高水平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成为中国走向深度全球化进程中,塑造中国风格、讲述中国故事的核心场域。这对于遏制早些年城市建设中欧陆风情充斥、粗制滥造泛滥的乱象意义重大。
二是当下实践与创造历史问题。会议强调要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要发扬“工匠”精神,把它作为历史性工程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新型城镇化的当下实践不能仅以今天的视野与要求推进,更应站在为未来创造历史的高度,以追求艺术的精神和发扬“工匠”精神,作为历史性工程精心推进,这为提高新型城镇化品质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是生产为重与宜居宜业问题。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广大市民需要出发,坚持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使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便利快捷。这是对新中国建国以来城市化实践始终以生产为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主轴的发展理念的强力扭转,提出了宜居宜业、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的综合性新要求。
贯彻落实上述新精神新要求,无疑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作者:李萌,中国社科院-上海市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引用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