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规划了21个郊野公园,近期6个郊野单元从一期建设转向运营管理,向公众开放,为都市居民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但同人们心目中的郊野公园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定义这种不同?建立什么样的管理体制机制实现郊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上海郊野公园如何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上海模式?都是理论和实践方面急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2018年1月7号,上海都市生态文明与郊野公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成功召开,该会议由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支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承照教授主持。
来自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规土局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中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政府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智库、规划设计院、开发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对上述问题做了多维度、多层面的探讨和交流,分享了各方在都市生态文明和郊野公园建设领域的最新研究及实践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李萌博士以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为例,就乡村社会治理与生态治理协同创新主题做了专题发言,跟与会各方专家做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