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大阪世博会:日本文旅发展的经验借鉴
2025-08-06 13:43:00 来源:本站 浏览:244

    世博会的成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日本文旅产业长期积淀的必然结果,而日本文旅的成功,在于其以“长期主义”为内核,构建了“战略-产业-体验”的完整生态: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持续发力,到区域联动的资源高效整合,从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到服务细节的人文渗透,每一环都指向“可持续价值”而非“短期流量”。这种系统性能力,让大型活动成为产业升级的“跳板”,而非昙花一现的“亮点”——文旅升级不能停留于“单点爆款”的打造,而需以系统思维重构发展逻辑,结合自身文化基因与发展阶段,找到适配的升级路径。

一、强化“战略引领”的顶层设计

早在2003年,日本就出台《观光立国基本法》,将文旅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推出《实现观光立国的行动计划2015》,大力吸引欧美访日游客、开发高承受力的接待环境;2023年策定《观光立国推进基本计划》,聚焦入境游恢复、可持续旅游、区域分散战略三大方向;2024年出台《观光白皮书》,提出访日游客需求多样化,强调“振兴地方”;2025年起,日本正式向中国公民开放10年有效期旅游签证,并将团队旅行签证停留期限从15天延长至30天。这种顶层设计的持续性,避免了文旅发展的“短期政绩思维”。

国内近年来已将“文旅融合”纳入国家战略框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等核心目标,需进一步强化“跨周期规划能力”,明确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协同、科技赋能等中长期方向;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打破文旅、交通、科技等领域的政策壁垒;同时将“游客长期满意度”等纳入地方考核体系,引导从“短期造节引流”转向“长期生态培育”。

.构建“全域协同”的发展格局

日本在旅游发展中追求“全景”、“全时”、“全季”、“全业(旅游+)”通过交通联动、资源互补、营销协同,推动全域深度协同,其本质与中国正在大力推行的“全域旅游”理念相符,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日本的‘观光立国’战略更注重国际市场,而目前中国全域旅游则更注重于国内旅游市场的提升。”

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多元,旅游资源丰富,更需“全域思维”:依托国家级重大活动构建“主会场+周边目的地”的文旅生态圈。当前长三角“高铁旅游一票通”已迈出第一步,对旅游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资源的高效配置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既强化了区域内各城市旅游资源的互联互通,也为吸引国际游客打造了便捷的交通网络基础。可进一步整合沿线城市的文旅资源,搭建统一的国际旅游推广平台,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偏好,定制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组合。推动沿线城市在多语言服务、国际支付便利化、跨境旅游保险等方面实现标准统一和资源共享,提升国际游客的出行体验。

三、深耕“文化解码”的表达能力

日本文旅的独特性,在于对文化符号的“精准解码”与“现代转译”——既不脱离传统根脉,又不排斥当代语境,让文化从“展品”变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国内拥有五千年文明积淀,但文化资源的现代表达仍显薄弱,可借鉴日本“IP-场景-消费”的转化逻辑,将《只此青绿》《长安十二时辰》等文化IP与实地场景结合,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历史参与者”;同时避免符号堆砌,拒绝为迎合流量而解构经典,譬如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用“数字复原+生态展示”的方式,让游客理解“玉琮”等文物背后的礼制文明,实现“文化认知—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的递进

四、提升“技术应用”的落地精度

技术应用的核心是“解决真问题”——技术是工具,而非目的,最终要服务于体验优化与需求满足国内文旅的“科技化”常陷入“重硬件、轻应用”的误区,大量VR设备、智能导览仪闲置:需转向“精准赋能”,聚焦游客痛点与产业难点。例如通过“数字孪生导览”在兵马俑景区通过AR叠加秦代军营场景,让析陶俑阵型与古代军事制度的关联可视化,让游客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语境。技术不是“面子工程”,而应落到实处,像广西“刘三姐文旅大模型”那样,通过AI精准匹配游客需求,让行程规划、智能导览真正提升体验效率。

五、打磨“服务细节”的人文温度

文旅服务“精细化”,本质是“用户思维”的极致体现——用细节消解旅行中的琐碎困扰,让所有人都能更专注于体验本身,让每个游客都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温暖。国内文旅服务已经具有良好的“标准化”基础,但“个性化”“共情力”仍有差距。以适老化基础设施和无障碍通道为例,日本甚至通过立法强制要求文旅场所实现无障碍化,形成了“点-线-”结合的适老化网络,在细节处注入人文关怀,对于普通游客来说也能感受到细致入微的服务体验,尤为适合家庭出游;还通过培训让导游、店员培养“服务者的文化自觉”,不仅能提供功能性服务,更能传递文化内涵,让服务过程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结语:在“文明对话”中寻找自己的路

日本文旅产业的“长期主义”不仅体现在对大型活动的精准运营和文化根脉的坚守上,更在于其将短期红利转化为长期战略的能力。2025年大阪世博会的举办,是日本文旅产业“系统性升级”的缩影,而其背后隐藏的“可持续发展逻辑”,为全球文旅产业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启示。

国内文旅的升级,既需要加强“国际借鉴”“系统思维”,更需要扎根自身的文化自信——在理解自身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吸收国际经验的养分,最终走出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具世界共鸣”的文旅发展之路。毕竟,文旅的终极魅力,从来不是“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讲述自己的故事”——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文化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