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点】吃谷、造谷、用谷:上海推动二次元经济发展新举措
2025-07-21 17:18:00 来源:本站 浏览:365

谷子即英文“goods”的谐音,指的是以动漫、游戏、偶像等流行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周边商品711日至13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再次迎来亚洲规模最大的ACGN线下嘉年华——BilibiliWorld2025BW2025)。三天里,40万人次在这里“吃谷”、打卡、交易,把一枚小小的吧唧变成一条可观测、可量化、可复制的产业链闭环。这场展会鲜明展示了上海把二次元经济打造为城市新名片、消费新动能的成效与策略。

次元狂欢:BW2025的流量奇观

7月的一个周末,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外38℃,铁栏杆却排出一公里“痛衣长龙”。有人拖着28寸行李箱只为现场扮演喜欢的角色,有人凌晨4点就开始排队只为抢到限定“吧唧”,有人举着相机现场直播“吃谷”打卡。这座被称为“四叶草”的展馆挤满了带着Cosplay装备、背着挂满动漫徽章“痛包”的年轻人。

尽管主办方将场地和票量比去年增加了30%,覆盖了全部8个展馆,但近90万人的预约抢票量仍让入场券在35秒内售罄。“不仅入场门票需要抢购,角色互动名额更是‘秒没’”。

这是BilibiliWorld2025BW2025)的盛况。三天时间,展馆涌入40万人次,比上一届激增15万,其中护照购票用户占比达13%,创历届新高。 

流量外溢:文旅商展的“次元消费潮”

BW2025的流量,正转化为席卷全城的消费力。美团数据显示,BW2025活动期间,上海文旅预订增速环比涨35%,周边高星酒店预订增速达475%;“二次元商场”搜索量月增10倍,静安大悦城、百联ZX创趣场等成热门地标,其中静安大悦城“次元盛典2.0”首周IP快闪销售额暴涨1950%,全场超7500万元。“二次元妆造”到主题咖啡厅,从跨城“吃谷”到本地消费,二次元已从展会延伸至城市肌理,撬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谷子经济”已不再是小众狂欢,而是撬动吃住行的城市级杠杆。 

吃谷经济:千亿赛道的爆发密码

首先,1995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是二次元的核心消费群体,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为“谷子经济提供了庞大基数。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已达5.03亿人;产业规模突破2700亿元,超过智能家居和咖啡赛道。

其次,精神消费和情绪价值满足是年轻群体“吃谷”的核心动机。艾媒数据显示,64%的中国消费者把精神消费置于优先位置,Z世代占比尤高。对他们而言,“谷子”既是童年收藏传统的延续,也是即刻兑现的情绪价值:现场买、立刻得、马上晒。二次元资深谷民直言:“我买的不是吧唧,是‘我在现场’的社交货币”——所见即所得,溢价也乐意

最后,市场需求引导产业升级。Cos服、徽章、亚克力立牌全面接入柔性产线,72小时快反、千件小单也能盈利。非头部IP因此首次拥有工业化落地的可能,门店则顺势把“卖货”升级为“卖体验”——主题打卡、限定首展、即时二创,既延长了IP生命周期,也用沉浸式场景把“谷子”从一次性消费变成可循环的情绪消费。需求端的热度与供给端的效率同频共振,正是谷子经济持续火爆的根本原因。 

上海样本:如何让二次元成为城市经济“新名片”

1、政策筑基:“鼓励”变“动力”

上海的政策设计始终围绕“从消费端规范到创作端激励”,构建“吃谷”有秩序、“造谷”有动能、“用谷”有场景的制度环境:2025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到要“打造消费新场景”“开发‘谷子经济’”;同月,黄浦区发布了《黄浦区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务经营合规指引》,在具体的经营层面做出了详细指引和倡导,让“吃谷”消费从“野蛮生长”转向“合规繁荣”;5月中旬,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二次元经济健康发展”;715日,上海推出《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沪九条”),激励优质内容创作,对优质内容创作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强化上海作为全国二次元内容策源地的地位。

2、产业引擎:“吃谷”变“用谷”

上海依托产业基础与场景创新,构建起从内容创作到消费转化的完整生态,让二次元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名片”。这里聚集了米哈游、莉莉丝、叠纸等头部游戏企业总部扎根,更有“上海秋叶原”百联ZX、元宇宙街区“元界NeoWorld”等特色场景落地,形成IP创作—衍生品生产—线下体验”的全链条,成为连接“吃谷”与“用谷”的核心纽带,其核心正是“新质生产力”的渗透:用AI破解创作效率瓶颈,用数据打通供需两端,用数字技术重构体验边界。既为“吃谷”提供源源不断的消费载体,也让“造谷”有了扎根生长的土壤,更把一次性的“吃谷”冲动沉淀为可持续的“用谷”资产——把谷子经济的情绪流量二次转化为数据资产、技术迭代和城市治理的新动能,让小徽章撬动大产业。

3、活动矩阵:“单次热闹”变“全年热度”

在上海,二次元没有“淡季”。从顶级嘉年华到垂直主题展,上海的二次元活动已形成“大展会引领、小活动填充”的密集矩阵。BW7月)、CCG EXPO7月)、ChinaJoy8月)三大顶级展会贯穿暑期,形成“夏日次元狂欢季”;中小型活动则覆盖全年——春季有COMICUP同人祭、秋季有“动漫月”主题展、冬季有IP主题快闪,仅20256月,上海中心城区就至少举办了13场漫展、40余场二次元快闪及主题餐厅活动。近期小红书主办的RED LAND——“首个游戏动漫开放世界冒险岛”也即将在上海复兴岛盛大开幕。

这种“大展会聚流量、小活动固黏性”的节奏,让二次元热度从“短期爆发”转为“全年恒温”,为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最终沉淀为城市的独特标签——“二次元友好城市”,让产业优势转化为城市文化辨识度,助力二次元经济可持续发展。

4、场景串联:“流量”变“留量”

上海通过“空间织网+业态联动”,将二次元流量从单点消费转化为全域经济增量,实现“流量即留量”的深度蜕变。

一方面,“路线+通票”织密消费网络。一条串联静安大悦城、百联ZX创趣场、美罗城等核心商圈的“吃谷路线”在年轻人中走红,搭配创新推出的“谷子通票”,把国家会展中心(BW主会场)、南京路步行街(IP快闪店)、豫园(次元主题灯会)、黄浦江二次元主题游船等串联起来——持票可兑换商圈优惠券、景区快速通道,让单场展会的30万客流突破场馆边界,延伸至全城消费场景。以静安大悦城“闪耀!次元盛典2.0”为例,首周IP快闪店销售额同比暴涨1950%,客流突破65万。“谷子”成了上海新“土特产”

另一方面,“主会场+分会场”激活全域联动。以上海BW展会为支点,通过与百联ZX等设立三大分会场,将国家会展中心的人潮引流至黄浦、杨浦等区,带动五角场商圈夜宵交易额激增153%;同步联动世博地区“票根经济”,观众凭展会门票可兑换商圈优惠,串联酒店、餐饮、文旅多业态,不仅让短暂打卡的“流量”变成深度消费的“留量”,更将二次元爱好者的热情转化为覆盖全城的经济动能,成为“流量—消费—经济增量”的转化范本。

 

总结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预计到 2029 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 亿元,2024-2029 年 CAGR 或达 12.8%。上海把一次性“吃谷”冲动,升级为可循环的“用谷”资产,这场跨越次元的实践,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未来,谁能更快打通“流量——生产力”的转化链路,谁就能握住下一轮消费升级的钥匙。


文章来源:张雪(本院专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