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观察】李萌: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文汇报)
2025-06-24 17:00:00 来源:本站 浏览:49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快速演进,智能制造、智能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要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深化发展政策制度改革
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背景下,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实现产业工人全面发展的高度,深入研究其对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就业方式、劳动关系的影响,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需求、技术技能素质迭代需求方面的新变化,以及民营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难题等问题。聚焦现存问题,从政治地位保障、思想引领、权益维护、评价激励、技能提升、职业发展、作用发挥等方面深化推进相关政策制度改革,推动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的立法。
动态把握需求新特点
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及规划、劳动力市场供需特征,组织开展产业工人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调研,动态发布重点产业技术工人需求目录(白皮书)及重点产业技术工人紧缺用工目录,及时研究制定新职业标准。加强以科学需求引导产业技术工人的培养供给,增强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实际需求的适配性。加强产业人才研究新型智库建设,形成高水平专业团队力量,常态化开展产业用工需求、就业趋势调研与深度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抓取重点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发布的技术工人用工招聘信息,从学历、专业、工作年限、经验、能力素质、认证、专业技能、熟练程度等多个维度对紧缺用工岗位需求画像,研究设计产业技术工人岗位(工种)紧缺度指数,精准预测重点产业技术工人用工需求趋势。
完善技能形成体系
提升院校主阵地人才培养供给能力水平。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支持地方应用型大学、高等职业学院、民办高校发挥好基础支撑作用,把人才培养、学科设置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深化产教融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建新型产业人才学院、技师学院、工匠学院等培养平台,更好发挥继续教育学院功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加大职工培训投入,持续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增强企业职工适岗转岗的技术技能素质。鼓励更多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加强社会化培养培训。做大做强专业化社会培训机构,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培训服务优势力量,引导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牵头创设产业大学、产教融合促进中心、产训融合技能中心等专业组织,加强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化培训。
创建多样化成长发展平台
以稳就业为导向,加大“投资于人”尤其是投资于青年发展的力度。利用财税政策补贴或优惠等有效方式,加大对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项目的支持力度,资助学生参与产业技术应用科研项目、行业交流和技能竞赛,让更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机会获得产业前沿知识、适用性职业技能和真实的职业体验。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搭建校企、校产、校地对接平台,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制造业发展、产业青年人才业绩的社会宣传,改善社会认知和刻板印象,优化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建好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青创先锋工作室等平台,吸引支持青年技术技能人才发展。优化青年人才发展政策,设计“青年人才大礼包”,推进青年人才发展型城市、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建设,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创业活力。
资料来源:作者李萌,文汇报(2025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