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在大力提振消费背景下,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备受关注。4月11日召开的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揭示了我国体育经济的增长态势,明确了2025年体育产业重点聚焦领域和重点发力方向,体育消费的潜力释放还需进一步努力。现汇编相关内容,供业内参考。
体育产业重点聚焦领域和重点发力方向
我国体育经济呈现多维度增长态势。冰雪经济持续升温: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2.34亿人次,同比增长15.7%,其中入境游客达75.9万人次,增幅29.9%,直接带动滑雪场内体育及相关消费超360亿元,展现了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强大的消费黏性。户外产业赋能区域发展:2024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云南举办期间,4天会期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9亿元,撬动经济总产出约10.5亿元,贡献税收5505万元,有力推动了滇川藏交界的大香格里拉区域协同发展。消费券杠杆效应显现:2024年全国22省份发放体育消费券6.4亿元,拉动体育关联消费19.5亿元,形成1比3.05的消费乘数效应,政策工具精准激活了体育内需。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的部署,严格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聚焦冰雪经济、赛事经济、户外经济以及体育用品的转型升级,全面提振体育消费,成为新时代全体体育产业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也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体育产业工作将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抓政策文件研制,凝聚部门合力。总局加快编制“十五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推进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政策文件研制,出台发展赛事经济、推进体育器械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二是抓品牌活动打造,释放消费潜力。开展“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活动,持续推进“跟着赛事去旅行”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同时办好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
三是抓发展平台建设,激发市场活力。做好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推进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四是抓基础工作提升,增强发展动力。继续做好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深化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人才保障。
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策略
体育消费正从边缘走向主流。中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1.5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3%。城市马拉松、健身热潮以及户外运动装备销售的持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体育消费结构仍以实物消费为主,赛事观赏、健身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占比不足20%。下一步,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有以下几条路径:
第一,提升供给质量,完善基础设施。
从智能健身设备到虚拟现实赛事体验,再到数据驱动的运动训练,科技正在重塑体育消费的边界,形成体育消费新业态。例如,智能跑鞋可以实时监测跑者数据,VR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观看比赛。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消费体验,也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第二,激发需求活力,优化政策支持。
体育消费券作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对于激发人民群众体育需求活力、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具有积极作用。
第三,优化消费环境,发展赛事经济。
职业赛事和国际赛事是体育消费的重要引擎。要大力支持国内职业联赛商业化改革,提升赛事转播质量和票房收入。体育旅游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亮点。可结合各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更多“体育+旅游”品牌,带动餐饮、交通、住宿等行业协同发展。
素材来源:中国体育报(2025年4月14日)、解放日报(202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