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春光美、游人醉。眼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伴随着气温攀升,接棒“年味经济”,发展“春日经济”正当其时。可以看到的是,春日经济延伸到多个领域,“春日经济+文旅”“春日经济+消费”“春日经济+乡村”等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部分明确提出,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这一系列政策导向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促使“春节经济”向“春日经济”平稳转段。
随着春回大地,各地的春花争相盛开,乡村旅游迎来新一轮热潮。“春日经济”正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游客纷至沓来,花海景观带动农家乐、特色民宿等相关产业繁荣,农民收入显著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春日经济花海绽放
湖北钟祥:梅花绽放,春色撩人。在湖北省钟祥市,明显陵文化旅游景区的梅花自2月起陆续绽放,或粉或白的梅花挂满枝头,与古朴的景区建筑交相辉映,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留念。自立春以来,当地日均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2300万元。“春花经济”已成为钟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云南罗平:油菜花海,引客无数。云南罗平百万亩油菜花迎来盛花期,金黄色的花海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交织成一幅绚丽画卷。金鸡峰丛、螺丝田、九龙瀑布群等景点游人如织。罗平依托赏花经济,不仅带动了餐饮和住宿业,还推出特色油菜花美食,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踏青赏花,推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黄山休宁板桥乡呈村:迎来了最美丽的季节,游客前来观光。大片大片的油菜田宛如一片绿油油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清晨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整个村庄,徽派建筑在这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白墙黑瓦与翠绿的油菜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海南昌江:木棉花红映满山,黎乡春色日渐浓。海南昌江的木棉花迎来了盛开期,火红的花海与青山稻田、黎乡风情交织在一起。过去,这里只单纯发展农业,而现在,通过农文旅,让村民多了不少增收的渠道。大批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放眼望去,木棉和稻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田间画卷。走近看,一棵棵木棉树拔地而起,一朵朵木棉花似火苗般挂在枝头。木棉花也叫“英雄花”,它挺拔的树干象征着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木棉花的花朵紧紧依附在树枝上,花瓣是红色或者橙红色的,非常绚烂炽热。在远处,不少游客站在木棉观景台上拍照打卡,流连于这漫山遍野的“红棉醉春”。除了稻田木棉观赏点,昌江县还打造了多条观赏木棉的旅游线路。在离这里不远处的观景台,还可以看到火车在木棉花下穿梭,仿佛一辆开往春天的列车。在昌化江畔,游客们可以泛舟看木棉,木棉花在山峰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姿。
广州周边:便捷的交通也催生了“高铁赏花游”。从广州出发乘坐高铁,仅需2小时左右即可抵达梅州、汕头、河源等多个周边城市。不少市民利用周末前往梅州市阴那山,赏万株樱花竞相绽放,或是去汕头丹樱生态园,看各种花卉争奇斗艳。
除赏花经济外,各地的民俗活动和节庆也进一步助推乡村旅游热潮。黄山屯溪“二八”庙会:民俗文化与经济共舞。黄山屯溪“二八”庙会。这一兴盛于清代中叶的传统庙会,集商贸、娱乐、祈福为一体,是屯溪地区最盛大的民俗盛会,为乡村旅游增添浓厚的文化色彩。
春日经济不止花海
热力十足的“春日经济”、热潮涌动的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人民幸福满怀的生动诠释。要切实抓住这个风口,发挥其对促消费、扩内需的拉动作用,深入探索“春日经济+”,把春天的“颜值”留住,变成相关产业的“产值”。换言之,面对可预见的客流,如何让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成了各地发展“春日经济”的必答题。
一方面,应注意到人们春季出游已经不再满足于观赏和拍照,而是越来越追求更为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创新产品业态,不仅是满足群众特色化、多层次、分众化旅游需求的务实之举,也是助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因此,各地不妨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花海”、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将赏花踏青与都市休闲、文博艺术、乡村度假、山地运动、特色美食等结合,通过景点的联动、场景的创新、品类的丰富,延长旅游的消费链条和消费热度。
另一方面,应着力提升“春日经济”的底色,从更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入手探索“春日经济+”。例如,可以利用“春日经济”中的首发效应和户外健康的场景性,更多关注老年人出游市场。通过“春日经济”,迎接会展经济和户外体育经济、康养经济的先机,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同时,注意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提升产品竞争优势,避免同质化,推动“春日经济”美乡村、兴产业、富村民,成为持续绽放出绚丽光彩的“美丽经济”。
总之,发展“春日经济”,需各地精心安排、付诸努力。无论是传统景点,还是新晋网红,抑或是仍待走红的小众城市,都需要修炼内功、做好服务,这样才能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不断延长旅游的产业链。主动把握消费规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不断擦亮“春日经济”的底色,让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随着各地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春节经济”正顺利向“春日经济”转段。通过赏花经济、民俗节庆、农家乐等多元化产业模式,乡村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春日体验,也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和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这场春日里的经济盛宴必将更加红火。
素材来源 | 光明网(2025年02月27日);央视网(2025年03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