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部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等要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新需求,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不断加大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力度。
一、全国:职业教育目录更新“与时俱进”
职业教育增设专业符合国家发展需要。2024年12月,教育部更新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增设40个新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个、高职专科专业20个、职业本科专业17个。
本次职业教育专业增补工作,主要聚焦以下几方面:(1)围绕服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3)对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4)促进数字经济、海洋经济、低空经济发展;(5)服务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需要;(6)立足深入推进能源革命;(7)聚焦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本次新增设的专业重点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面向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新增相关专业占比超过50%,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人才培养“空白”,为我国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基石。
二、上海:着力扩大技能人才“蓄水池”
上海积极申报多个职业本科专业。多年来,上海职业教育版图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上着墨较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正在加速完善。目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机学院这三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在申报上海首批职业本科专业,预计于2025年正式开始招生。
重视新型专业的师资力量培养。将新增专业有效落地,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师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教委非常重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21年,揭牌成立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2022年起,已在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等领域培养研究生层次的双师型职教教师;2024年,“技术+教育”研究生走出校门,他们既懂技术又懂职业教育教学,这类人才将成为职业教师中的“生力军”。
资料来源: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2024年12月16日)、劳动观察学习强国平台(202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