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才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但是,当前数字人才供求不平衡的问题日渐突出,传统教育培养体系不足以满足企业需求,数字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存在多重挑战。破解数字人才供需难题,不仅关乎企业的创新发展、产业的升级转型,更是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赛道上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所在。现摘编相关内容,供业内参考。
一、需求端:企业数字人才需求量持续增加
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业务模式的创新,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据《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目前在 2500 万至 3000 万左右,并且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这一缺口还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大。
各行各业急需数字人才。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大数据等前沿且关键的领域,人才需求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传统制造业、金融业数字转型化过程中,数字人才也必不可少。据统计,到 2025 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人才需求将超千万,其中仅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缺口就可能达到 200 万以上;金融业也在经历深刻变革。随着移动支付、数字货币、智能投顾的兴起,传统银行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相关数据显示,未来3-5年,我国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将达 150万。
二、供给端:现实人才匹配失衡
数字人才供不应求局面严峻。一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数字人才供给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专业设置滞后,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未能紧跟数字技术迭代步伐。以区块链专业为例,当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供应链等领域广泛应用时,部分高校相关课程才刚刚起步,教学内容局限于理论,缺乏实操与案例深度剖析,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企业需求。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高校侧重于学术研究导向,忽视产业实践场景融入。许多计算机专业学生虽掌握编程语言,但对企业数字化项目开发流程、行业规范了解甚少,进入职场后需企业花费大量成本二次培训。二是,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力度不足。为满足数字人才需求,各企业不能仅依靠外部人才招聘,还应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业务需求,构建一个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才培育体系,并确保企业内部人才的成长路径畅通,实现人才的有效补给与发展。
三、构建数字人才的全方位培育体系
教育革新,夯实人才根基。一是,高校学科优化。面对数字人才的紧迫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正以前瞻性的视野与果敢的行动力,加速数字相关专业的布局。二是,职业教育赋能。职业院校则聚焦产业需求,定向培养实用型数字人才,成为数字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例如,紧密对接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围绕智能制造、电商直播、数字文旅等特色领域开设专业。
企业担当,实战锻造精英。一是,企业内部培训升级。企业可以搭建功能强大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整合内外部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培训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为员工数字技能提升注入强大动力。二是,以项目实战锤炼员工本领。企业以实际业务项目为依托,让员工在项目推进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社会助力,拓展成长空间。一是,线上学习资源整合。专业在线教育平台蓬勃兴起,汇聚了海量优质数字课程,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二是,线下培训与竞赛推动。线下培训机构通过举办短期集训营、工作坊等活动,为学员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行业组织开展的技能竞赛则成为挖掘数字人才的 “竞技场”,让优秀的数字人才被看见、被重用。
资料来源:《2024年数字人才白皮书》(2024年9月软协CIO分会&51CTO联合发布)、《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2024)》(2024年11月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联合编制)、首页大数据微信公众号(2024年12月31日)、中国网(2024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