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清明上河图密码》热播:展现古镇周庄文旅融合向新力
2024-12-27 17:00:00 来源:本站 浏览:565

智库视点: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文旅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周庄古镇以培育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为牵引,近年来不断探索文旅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周庄数字梦工场作为热播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取景地,成为周庄又一数字化文旅新地标。从传统古镇到数字化文旅转型,为传统古镇带来新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一、《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时空穿越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千古名作,以其对北宋汴梁城街景的细致描绘,成为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巅峰。这幅画不仅因其庞大的信息量吸引了无数人对画中内容进行解析,更因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成为连接不同时代人的精神纽带。近期,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热播,凭借精致真实的美术风格、丰富厚重的历史考据和跌宕起伏的悬疑故事,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好评。剧中构筑的宏大世界,让《清明上河图》的千古魅力重新浮现在人们的视野。


二、复刻《清明上河图》场景的线下吸引力

为了“复生”画中的喧嚣汴梁,当地政府携手阿里大文娱,在苏州昆山的周庄数字梦工场建了146亩的宋朝建筑外景,打造了一个庞大而真实的宋朝实景基地。这个基地,又称“清明上河图·秘境”,1∶1复刻了《清明上河图》的场景建筑,利用非遗技艺进行重现。剧组采用3000平米的虚拟影棚、600平米的LED弧面大屏,共再现剧情场景121个、复原原画建筑体152处、街道21条,连新酒招牌、彩楼欢门都被复刻进了剧中。其中,作为《清明上河图》重要部分的汴河河道占地更是高达1.35万平米。那条用90天建造的重达10吨的宋朝大船,甚至真的能在水面航行。


三、周庄数字梦工场的文旅融合创新之路

周庄镇以培育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为牵引,近年来不断探索新产业、布局新业态、创造新场景,推动文旅资源数字化转型、场景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作为昆山着力推动的重大项目之一,周庄数字梦工场先后吸引多个影视剧及大型综艺节目来昆山拍摄制作,招引苏州剧有想法、清图影业等企业落户,实现近3亿元的营业收入。此外,周庄镇还注重培养文旅新质消费力,通过打造一系列文旅融合项目,如《清明上河图》5.0版VR大空间探索沉浸式体验项目。此类项目吸引年轻一代游客,满足他们对互动、有趣、有美育意义的旅游体验的需求,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质量,也为周庄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展望未来,周庄将继续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消费力为核心,以数字化建设,不断丰富文化和旅游体验业态,为古镇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打开新视野。周庄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探索“旅游+影视”融合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集创作、拍摄、出海、IP衍生等于一体的影视产业链。实景演绎助力优势焕新,周庄游玩不可错过的行浸式多维空间剧《只此周庄》,将宋朝美学和多维数字科技创意融合,让观众沉浸其中成为“入戏者”。在80分钟的观演过程中,更好地感知周庄记忆、追寻历史脉络、感受人文魅力。文化与科技交织,传统与时尚相融,一个个“网红级”IP在文旅消费场景中应运而生。


文化科技融合是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传统文旅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周庄的实践,不仅让《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故事和艺术魅力得以传承和发扬,更为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场景化应用,周庄正在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的桥梁,为世界展现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新型文旅目的地。


素材来源:昆山发布微信公众号(2024年12月16日);现代快报(2024年12月19日);大河美术报(202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