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12 月 20 日,第二届“一带一路”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在北京市 798·751 园区隆重召开。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李蔚发表演讲,演讲中李蔚所长表示应从五个方面展开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二是要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三是加强科研体制机制建设,四是多措并举,加大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与标准化联动,五是重视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现摘编相关内容,供业内参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在刚刚召开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文化科技工作者要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在科技创新、健全体制机制、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发展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资源插上科技翅膀、焕发新的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新动能。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坚持开展文化科技应用研究,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面向文化和旅游发展主战场,以服务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研究、咨询监理、检测认证、人才培训、艺术理论研究管理等业务,持续开展科技研发,加强成果转化。
1、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数字经济助力关键性技术实现突破,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数据要素成为数字时代新质生产力构成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数据的采集、获取、传输、共享、开放、交互能力,构成了数字时代科技创新的支撑底座。基于数据的深度和广度关联,为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
近年来,艺科所从数据应用出发,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2023年,组织了艺科所重大项目“基于数据分析的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现状评估与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形成了专著《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数据与分析》。承接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委托课题《文艺评价体系中大数据运用研究》,结合艺科所的“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在演艺系统数据分析与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舞台文艺作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文艺作品质量评价体系。在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传播方面,艺科所完成了五台山龙泉寺石牌坊的数字化扫描重建工作,相关成果获得了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激发文化和旅游创新创造活力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升级迭代速度加快,与社会各细分领域加速融合。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业务模式,给传统艺术创作方式、文化服务方式、艺术呈现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近年来,艺科所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行业融合发展,开展数字演艺系列研发。例如,研发“中国戏曲数字人表演系统”,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称号;创作“看见鲁迅—北京鲁迅故居AR实景重现”,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西庄印象》《古戏台》《岳家寨》等8K超高清纪录片获得了北京市科委8K超高清项目支持。此外,艺科所所属的“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搭建了数字演艺实验舱1个,配合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混合现实环境下的观演支撑技术研发”,完成实验艺术演出“巡天遥看一千河”,在深圳展出,相关研发成果应用于横店、黄山花山谜窟、张家界大庸古城等演出场所。
3、加强科研体制机制建设,以有组织科研提升创新能力
加快形成和发展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要加强科研体制机制建设,充分释放科研生产力。艺科所立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开展有组织科研。以规划引领科研工作,承接了部级委托课题“‘十五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发展研究”等。围绕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工作,2024年立项了重点自主科研课题“艺术科技年度发展研究”,在其中增设了“新质生产力”专题。
此外,艺科所与多家高校、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着力打通产业与艺术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通道,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一方面,与多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行业跨学科人才联合培养;另一方面,面向市场需求,会同企业开展装备研发。比如,艺科所积极采用科技手段为艺术品的创作、复制、收藏、流通以及非遗传承等方面开展科技服务,提供技术方案。
4、多措并举,加大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与标准化联动
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创新往往以集成创新、融合创新为主,更加注重如何将前沿技术应用于文化艺术诸多领域,从而推进高质量发展。
艺科所在标准化工作方面经过多年耕耘,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拥有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唯一的标准研究专门部室,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标准化研究,形成多项研究成果和标准文件。2023年,承接部级委托《文化和旅游领域〈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第三方评估》工作,并顺利完成。提交了《标准化赋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被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2023年度二十佳调研报告”。持续关注文化数字化标准,开展了线上演播标准化研究工作,完成《线上演播服务标准体系框架草案(2023版)》;推动编制《文化馆数字资源标签和用户标签通用要求》《公共文化云平台资源共享操作导则》等文化行业标准;启动《戏曲艺术数字资源标注要求》《舞台艺术线上演播制作规程》标准编制工作。
5、重视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打造一支行业急需人才队伍
创新离不开人才,要加强与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发挥文化和旅游部与有关高校共建平台的优势,精准传导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第一梯队的作用,为行业输送合格的基础人才。二是要利用科研项目培养人才、工作项目锻炼人才、培训项目提升人才。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和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作用,凝聚专业人才队伍。三是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打造一支有研究能力、有一线经验、懂经营会管理的文旅创新人才队伍。
为打造高层次跨学科人才队伍,艺科所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聚焦数字文化、网络艺术、演出安全等方向培养文化科技人才。设站以来,博士后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文化和旅游部级项目,并获多个奖项。
此外,艺科所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展各级各类行业人才培训。2024年,艺科所获批立项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项目《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人才培训》,围绕文化数字化、文化标准化方向,开展集中培训。
素材来源 | 艺科资讯微信公众号(202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