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举措
实施优质企业主体培育行动
建立未来产业硬核科技企业精准挖掘机制,培育科技创新明星企业及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企业,完善未来产业“白名单”制度。举办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挖掘和培育未来产业前沿创新项目,建设未来产业孵化平台和加速器,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构建“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机制。支持未来产业企业做大做强主营业务,鼓励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剥离未来产业业务、组建独立法人企业,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龙头企业、领军(链主)企业。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挥“产业大脑”作用,强化“四侧”贯通和“四链”融合,建立完善未来产业精准招商、精准培育、精准服务体系。(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实施高端创新人才汇聚行动
深入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聚焦未来产业领域动态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引才活动,引育一批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加强未来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支持高校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加强未来产业学科建设和专业优化,办好卓越工程师学院。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设立未来产业联合研究基地、合作实验室、软件人才“超级工厂”等,对创建未来产业领域的博士后工作站及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的博士后依法依规给予资助。完善人才评价及服务机制,营造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内容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官网(202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