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生物制造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在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大会围绕“生物制造,创引未来”主题,展示了该领域的创新成果和未来方向,并通过成立“生物制造产业方阵”和“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推动了产业协同创新和战略布局。同时,会议提出加强创新支撑、加快成果转化、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等主张,明确未来的发展路径。人才作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和培养,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并通过构建全链条的产业集群和优化人才生态体系,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将深化国内外合作,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首届中国生物制造大会于2024年8月28日至29日召开,旨在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平台,推动我国生物制造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主题为“生物制造 创引未来”,集中展示了领域内的创新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该领域的重视与支持。大会期间,全国首个“生物制造产业方阵”和“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制造产业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生物制造产业方阵”由8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整合多方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大会期间,各方嘉宾围绕生物制造的发展前景、机遇与挑战、政策解读以及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强调生物制造作为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未来将坚持科技与产业创新相融合,完善多方互动机制,推动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和集聚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了通过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生物制造产业高地的重要性,并强调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完善人才生态体系。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生物制造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将为中国在全球生物经济变革中抓住机遇、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图源:安徽日报 2024-08-29
生物制造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随着基因合成、生物发酵、基因测序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产业链的延展和优化为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才是产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通过构建完善的人才生态系统,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全链条的产业集群,将为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其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实现更大的贡献。
首先,发挥领军人才的“指南针”作用,是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集聚与优化升级的关键。当前,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在发展初期面临高成本、技术薄弱、研发进度缓慢等瓶颈,导致产业链不完整。在这种情况下,具备战略眼光的领军人才通过建设前沿研究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能够有效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强化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这种“灯塔”效应不仅为企业提供平行验证、小试中试等技术支持服务,还通过聚集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高端人才,推动高附加值科研成果的本地转化。通过全力打造高水平、全链条、开放式的生物医药技术产业转化平台,促进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和生物制造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实现就地转化,从而切实推动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
其次,构建产业链与人才链相互融合的生态体系,是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生物制造产业的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更需要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通过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产业前沿集聚,能够有效形成“以产聚才、产才融合”的良性循环。在该过程中,人才在产业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反过来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此种双向互动的生态机制,有效推动了人才价值的充分发挥和产业的高效运转。
第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恒温室”效应,是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要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引进和长远发展,必须夯实人才成长的基础,健全和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巩固人才集聚的成效。通过出台灵活、包容的人才政策,提供多层次的人才服务,如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开设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提供通勤和租房保障等措施,有效降低人才的生活负担,提高其归属感和满意度。同时,优化人才认定和评价机制,扩大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自主权,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为产业的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各地通过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引进项目,将企业的紧缺岗位需求与高校科研资源相结合,促进实践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吸引大量优秀毕业生投身到相关产业,不断增强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此外,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是提升生物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随着全球对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生物制造作为新兴产业领域,已逐渐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焦点。在该背景下,生物制造产业应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广泛引进全球高端人才,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同时,通过建立产业创新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有助于汇聚更多国际化人才和优质资源,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最后,构建全链条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目标。通过集聚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资源,建立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到产业化应用的全流程技术支持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人才的核心引领作用,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紧密衔接,推动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展望未来,随着生物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其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生物制造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将继续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素材来源:中国经营报2024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