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旅游报》2017年4月10日第3版,原标题为: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提升能级是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凭借深厚的产业经济基础、突出的经营管理手段、良好的国际城市形象和独特的海派文化魅力,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引领了中国城市旅游的潮流。进入国际格局转折、产业变革兴起、城市定位提升的新时期,需要从对外开放大格局、全球创新竞争新态势、服务国家战略新要求的高度,准确把握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新的时空方位,紧紧抓住推动上海都市旅游发展能级提升的关键问题,科学谋划,系统推进。
一是科学确定上海都市旅游价值定位。《上海市旅游业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是从旅游发展角度对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新愿景的诠释和支撑。成功的都市旅游必须不断发掘、精确提炼,全面表达城市的根本价值、核心精神和发展形态。上海都市旅游的价值定位必须围绕上海城市在中国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定位来确定。上海是国内外公认的观察、理解中国发展进程的钥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新探索实践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上海都市旅游应该基于这一城市根本价值,秉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使命,结合国家战略,遵循国际旅游发展规律,挖掘上海资源,讲述上海故事,弘扬上海精神,提炼上海味道,提升上海品质,对城市内涵、特色、价值进行系统展示和生动表达。
二是深化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需要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引,强化整体意识,通过深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推动旅游业深度嵌入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大格局中。优化城市休闲、旅游功能的整体设计与安排,在城市规划、城市更新、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产业转型、文化传承与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体现旅游业的理念、功能和特点,推动旅游业在促进上海城市功能的复合化、柔性化、人性化、生态化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的深层价值和积极作为。要进一步提升城市代表性旅游景区、景点等主流游览空间的品质和特色,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城市中央活动区、黄浦江滨江岸线公共空间、重大文化设施、城市更新区域、文化创意园、城市郊野公园等新型城市活动空间的游憩功能。
三是加快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能级。应以发展新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为引领,加快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能级。要紧紧抓住建设世界级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环境这一核心,引进符合上海地位的新项目,深度挖掘自身具有世界性吸引力的地域性资源;加快吸引集聚世界知名旅游企业地区总部或高端功能性机构,着力提升携程、锦江等上海旅游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他非旅游企业在国际旅游市场的运作和影响;加快构建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旅游业吸纳、集聚、孵化国内外高层级创新性要素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做好“旅游+”的大文章,打通科创、文创、旅创、乡创融合发展的通道;高度重视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的吸引和培养,保持并强化“上海服务”一贯的品质与声誉。
四是积极开展旅游治理模式的改革创新。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应在旅游治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旅游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中心深化改革优势,积极推动旅游发展领域的政策试验和机制突破,争取率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这需要用新的发展观念,利用新技术手段和借鉴新经济内生规则,探索推动旅游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体系、企业服务、市场监管、公共产品提供的改革与创新,形成符合产业变革趋势、支持旅游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包容性的治理模式和制度体系,吸引旅游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在上海的实验应用,使上海成为全球旅游新经济孕育发展的高地。
通过持续提高上海都市旅游的价值感召力、产品供给力、市场吸引力、经济掌控力、创新引领力,推动上海在全球旅游价值链中所占位置不断提高,实现“十三五”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者:李萌,中国社科院-上海市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引用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