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2024一开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在通知中提出了8大创作方向。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相比于长剧,更短更有梗,更便于传播,在联动文旅资源、带动地方经济、推广地域文化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能量与潜力,微短剧牵手文旅,将成为文旅目的地的新营销契机和新流量入口。
1月1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01 微短剧影视创作开拓多元文旅空间
从内容产品的角度看,微短剧与文旅发展逻辑是相似的,都是将人带入一个场域提供一个可持续消费的产品。《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短剧市场规模为3.68亿,2023年则升至373.9亿,增长了10倍。这一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为549.15亿,微短剧市场已经超过电影市场的70%。微短剧的用户付费渗透率已高达41%,超过35%的用户,每月在微短剧上的付费流水甚至超过100元。
图源:《中国微短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短剧迎来高速增长期的同时,文旅市场的用户消费迎来爆发式增长。一大批三四线城市开始走红,从年初的延吉到五月爆火的淄博、七月的贵州台江,还有此刻的甘肃天水等,更多的中小城市进入大众视野。
作为连接线上与线下的“场”,短视频平台越发重要。一方面,文旅与微短剧都来到了一个内容、用户密切结合的阶段,短视频平台恰好成为二者的连接器;另一方面,二者目前都集中在短视频平台流动,前端由微短剧完成内容引流后,文旅则在后端撑起更广阔的消费空间。(毒眸观点)
从虚拟网络来到实地,文旅的可开发空间是广阔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旅游消费,在餐饮、住宿、休闲之外,各地政府文旅部门也在积极寻求多种文化消费形式。比如西安华清宫的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火后,当地政府就迅速开发多种线下消费空间,周边康养、文创等综合收入超70亿元以上。
图源:慢品西安《倒计时1天!经典版《长恨歌》即将盛大归来》
02 社交属性加强助力影视文旅“长尾效应”
微短剧的传播需要重点关注和依托互联网及短剧本身的社交属性,它能助推文旅微短剧打通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拓展传播渠道,推动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观众把因对剧集的喜爱引发的衍生内容分享在小红书、抖音等各种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剧中地点打卡,梳理出专属旅游路线,与此同时会在评论中引起更多网友的广泛参与。大家纷纷收藏线路,并且不断分享自己的游玩体验。由此进行的裂变传播,都是将剧集和不同受众进行了一次互联,真正做到了影视旅游之间的共同赋能。因此,社交性的影响下,传播呈现出一次次的指数型扩张,助推微短剧破圈。
不仅如此,在拍摄过程中的布景也可以作为可持续利用的文旅资源来进行后续开发与运营。如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将影视剧IP转化为文旅项目的行业样板,其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由影视剧原班美术设计搭建,以总计2.4万平方米的立体商业空间为载体,涵盖长安小吃、主题文创、特色演艺、沉浸游戏、文化包间、场景体验等多元“原唐”业态。
图源: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街区尤其注重游客的沉浸式社交体验,增设了多场景演出同时升级了NPC与游客的全天候定点互动。不仅让游客随时参与体验演出活动,也通过私域流量和公共平台推送传播了游客的惊喜感,提升了原来“剧粉”的关注度和好奇度。其作为影视文旅“长尾效应”的代表,“社交性”就是联动影视IP与传统商业、旅游景区、展演形式等进行全新化、一体化运营,打造沉浸式体验乐园的重要抓手。
03 在地文化内容与创意赋能城市文旅产品
广电总局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中提出了8个创作方向:
(一)挖掘乡村旅游重点村、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最美乡村、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资源,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二)从汉长安城、安阳殷墟、河南仰韶村、良渚古城、三星堆等重大考古工程和项目,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等地取景取材,讲好中华文明起源和文化传承故事。
(三)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广泛取材,表现日新月异的新景点、新景象和新故事。
(四)从陶器、青铜器、甲骨文等文物中找故事,让文物说话,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和当代价值。
(五)讲好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长征精神、黄河文化故事,以及蕴含在其中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助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六)以产业旅游、科技旅游等基地、园区、线路为叙事场景,讲好“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故事。
(七)围绕城市特色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大学城、书吧等公共文化空间和知识场所,以及城市漫步线路讲好城市文明故事。
(八)为国家A级景区、主题公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景点景区,冰雪湖海等自然景观量身定制故事,表现新时代生态文明之美和人民生活之美。
以上创作方向与当下的微短剧创作趋势不谋而合。在旅游已经越来越偏好深度体验的当下,内容为王从来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现在的文化旅游,吸引大家的是故事,打动大家的是体验。城市文旅拥有“好看的外表”,文娱内容却是“有趣的灵魂”。当我们用文娱内容赋能城市文旅,正是通过对内容的深度挖掘来赋予城市文旅项目和旅游目的地“有趣的灵魂”,以运营思维创造呈现新的文化旅游业态形式,从而带动体验升级,提升商业价值。
芒果TV出品的微短剧《我们之间的秘密》随着播出大获好评。这部作品是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发展基金和澳门新濠集团的支持下打造的城市微短剧。剧中多方位的位呈现了澳门美景、城市环境以及美食等人文特色内容,彰显了在澳门生活的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
图源:芒果TV
不仅如此,在抖音平台,一部以一位名叫“自媒体人小茅”的角色为主线的短剧《带你去个好地方》是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为背景,讲述了武义县的山水人文,在抖音平台上大获成功。抖音博主@耿跳跳 创作了《我在思明》系列微短剧,以打工人的奇遇融合文旅元素,集均点赞破万,在评论区也有不少观众被剧中场景安利到,表示要到厦门旅游。
重庆温泉十二金钗系列微短剧《温度》将单亲家庭、自闭症儿童、代际沟通等社会热点议题作为核心内容,巧妙融入十二个特色鲜明的重庆温泉之中。剧中不仅展现了这些景区的自然风貌,更深入挖掘了其人文内涵。此次创新尝试,旨在通过微短剧的形式,让观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会话题的深刻内涵。
在当前文旅深度融合大背景下,作为当前最为活跃文艺形式之一的微短剧,与最为火爆的旅游市场的深度融合,既给予了微短剧更多的创作机遇和空间,也为火热的文化旅游市场添上一把柴。
微短剧凭借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和快速传播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年轻用户关注,并引导他们将观看兴趣转化为对取景地的实地探访和体验,从而为文化旅游目的地创造了新的流量入口和营销契机。微短剧这种爆发式的增长不仅反映了微短剧内容创作市场的繁荣,更体现了其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在联动文旅资源、带动地方经济、推广地域文化等方面展现出的强大能量与潜力。
作者 | 杨千乐
编辑 | 杨千乐
素材参考来源 |文旅规划设计联盟《“微短剧+文旅”落地实用指南》、吉长影视《微短剧新风口?文旅赛道成行业新流量》、文化产业团队《独家分析!广电总局“微短剧+文旅”政策如何落地?》、毒眸《文旅+短剧,俩流量密码凑一块了》、王禹 广电视界《让微短剧成为讲好美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长春文旅云招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文旅目的地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