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产业之养老产业系列思考之二
2017-02-13 12:22:00 来源:本站 浏览:1060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促进养老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部署。

 

《意见》指出,养老服务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要坚持“深化改革、放开市场,改善结构、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提质增效,强化监管、优化环境”的原则,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健康养老意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基本需求,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意见》提出,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监管机制有效运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意见》提出了四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外资准入,精简行政审批环节,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强行业信用建设。二是大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生活品质。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便捷化水平。三是全力建设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建立医养结合绿色通道,促进老年产品用品升级,发展适老金融服务。四是切实增强政策保障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土地支持政策,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素质,完善财政支持和投融资政策。

 

《意见》要求,要加强服务监管,加强养老设施和服务安全管理,确保老年人人身安全。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孝敬教育,营造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督促落实,各地要及时制定配套实施意见,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各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落实和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共同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针对如何落实《意见》提出的四方面任务,做如下思考:

 

一、正确解读9073养老模式,真正理解中国式养老产业。

 

目前世界各国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主,在我国三种养老模式的分布占比分别为96%、1%、3%,而相比多地区提出的“9073”养老规划,居家养老下降到90%,社区养老上升到7%,机构养老保持不变。应正确解读“9073”养老模式,充分认识到居家养老的主流性、机构养老的稳定性,并高度重视社区养老的灵活性。而真正理解中国式养老产业,首先应积极面对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及抚养比高的严峻形势,然后不断完善养老政策与制度,并深入了解中国养老产业的区域发展状况,包括老年住宅、养老服务、老年用品等细分领域,并积极探索中国式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呼吁大家“常回家看看”。

 

二、合理适度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平台

 

在多媒体满天飞的时代,随着养老产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养老产业被高度重视。但是,不能盲目的将多媒体运用于养老服务产业,应以专业的素养、精湛的技术,开发设计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务和产品,根据生活习惯和爱好的差异,分别向处于不同层次、地位的老年人进行合理适度地普及多媒体及互联网平台的使用。

 

三、打造综合性、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平台,引领智能养老产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养老环境越来越严峻,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智能养老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养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这些区域经济发达,集聚高新技术,人们思想相对开放,在养老产业发展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应不断激发创新意识,借助高科技手段,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做到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并合理分配,比如,与旅游风景区进行合作,充分合理的利用旅游风景区的资源,开发旅游养老的市等。此外,应充分意识到老年消费服务在养老服务社会化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打造综合性、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平台,引领智能养老产业的发展。

 

四、推崇专业化养老服务。

 

目前,人才短缺,是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短板,尤其是护工短缺,特别是具备专业性护理知识的护工非常少。护理老人的护工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以更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作者:孔参,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引用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