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趋势|2024年国内外旅游趋势研判
2024-02-22 10:35:00 来源:本站 浏览:3527

智库视点:近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发布了今年的首份《世界旅游业晴雨表》(World Tourism Barometer)。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港澳台研究所)所长杨劲松博士代表课题组也于近日发布了《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一起来看看这些报告对2024年旅游发展趋势有哪些洞见?

01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国际旅游2024年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近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发布了今年的首份《世界旅游业晴雨表》(World Tourism Barometer)。根据该组织的数据,到2023年底,国际旅游业达到疫情前水平的88%,预计国际游客将达到13亿人次。乐观的展望表明,全球旅游业有望在2024年底实现全面复苏。这一良好的趋势得益于释放的被压抑需求、航空连通性的提高以及亚洲市场的强劲复苏,为旅游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丰富的机遇。

在全球范围内,中东地区成为唯一一个超过疫情前水平的地区,其入境人数较2019年增长了22%,在引领旅游业复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作为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地区,在区域内需求和美国游客的支持下,已经达到了2019年水平的94%。非洲的游客人数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96%,而美洲也达到了90%的水平。

随着多个市场和目的地的重新开放,亚太地区的入境人数已经达到了疫情前水平的65%。然而,这一复苏表现参差不齐,南亚已经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87%,而东北亚仅为55%。值得注意的是,四个次区域的到达人数超过了2019年水平,包括南地中海欧洲、加勒比、中美洲和北非。这一多样性的表现显示了全球旅游业的逐步恢复和各地努力的成果。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Zurab Pololikashvili表示:“世旅旅游组织最新的数据突显了旅游业的强大恢复能力和迅速复苏的趋势。预计到2024年底,旅游业人数将达到大流行前的水平。旅游业的强劲反弹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各地经济、就业、增长和机遇都带来了重大推动。这些数据也提醒我们,推动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发展在旅游业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世界旅游组织数据突显了旅游业复苏对经济的积极影响。据初步估算,2023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4万亿美元,占2019年旅游目的地总收入1.5万亿美元的93%。
一些目的地报告显示,2023年前10到12个月里,国际旅游收入增长迅猛,有时超过了入境游客的增长速度。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在此期间,几个主要客源市场也呈现出强劲的出境游需求,许多市场的表现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
这一持续的复苏也反映在行业指标上。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复苏跟踪报告,截至2023年10月,国际航空运力和客运需求已经恢复到大流行前水平约90%。全球住宿设施的入住率在11月达到64%,略高于2022年9月的62%。
总体而言,国际旅游业预计将在2024年完全恢复疫情前的水平,初步估计将比2019年增长约2%。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的旅游信心指数调查反映了这一积极前景,有67%的旅游专业人士表示,与2023年相比,他们对2024年的前景更为乐观。大约28%的人预计2024年的旅游业表现将与去年相似,只有6%的人认为2024年的表现不如去年。
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 亚洲地区依然存在广阔的复苏空间,多个客源市场和目的地的重新开放将为该地区和全球带来复苏的推动力。
- 随着签证便利化和航空运力的提高,预计中国的出境和入境旅游将在2024年迎来加速增长。中国正在向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的公民提供为期一年的免签旅行,截至2024年11月30日。
- 签证和旅行便利化措施将促进前往中东和非洲及其周边地区的旅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正在实施类似申根签证的统一旅游签证,并采取措施方便肯尼亚和卢旺达的非洲内部旅行。
- 预计欧洲将在2024年再次推动旅游业绩。今年3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将加入自由流动的申根区,而7月和8月巴黎将主办夏季奥运会。
- 在美元走强的支持下,美国强劲的旅游市场将继续受益于美洲及其他地区的目的地。欧洲、美洲和中东强劲的客源市场将继续推动全球旅游流量和消费,延续了2023年的趋势。
- 经济和地缘政治逆风仍然是国际旅游业复苏的重要挑战。持续的通货膨胀、高利率、波动的油价和贸易中断可能在2024年继续对交通和住宿成本产生影响。
- 在这一背景下,预计游客将更加注重物有所值,并更倾向于选择离家更近的目的地。可持续旅游和适应性措施将在消费者选择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 由于旅游业面临劳动力短缺以应对高需求,员工短缺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
- 在当前背景下,中东地区的旅行可能受到哈马斯与以色列冲突演变的影响,这对旅行者的信心产生一定的挑战。同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及其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持续对旅行者的信心构成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提供透明的信息和支持灵活的旅行规划将有助于增强游客的信心,使其更加安心地进行旅行决策。

02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今年出境旅游1.30亿人次,积极乐观是主基调
2月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港澳台研究所)所长杨劲松博士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
报告总结了去年中国出境游市场的种种表现,并预测2024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30亿人次。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存
从出境目的地结构上看,我国出境游客分布继续保持稳定态势,以近程目的地为主。港澳作为出境主要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持续扩大。
其中,出境游市场蕴含一些长期的确定性因素。
国民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态势,从经济面上保障了出境旅游市场的持续复苏和未来发展。
人口是旅游需求的基础,也是出境旅游需求的基础。
我国自1995年以来一直处于人口年龄结构红利期,有利于保障出境旅游市场的稳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会激发人民的旅游需求,有利于出境旅游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持续改善,持续消解曾经的空间障碍,为出境游提供便利条件。
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众多目的地国家进一步放宽对中国居民的签证,简化签证手续,启用电子签证,缩短办理时间,使入境更便利。
诚然,目前,也存在一些短期的不确定因素。
出境旅游容易受短期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恢复压力、未来收入的预期、旅游安全问题、疫情带来的旅游从业人员流失问题和猴痘等传染病的突发、一些国家和地区收紧的签证政策和签证办理进程缓慢,以及近期国际政策形势不确定性都给出境旅游的恢复带来了现实阻碍。
不仅如此,境外目的地国内旅游市场和其他客源地市场的快速恢复,导致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资源挤出效应明显。
注重体验感高学历、年轻化游客成主流
数据指出,高学历、年轻化的游客成为主流。
中青年出境游客居多,22~41 岁年龄段人数所占比例高达 82.8%;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学历的出境游客人数比例最高,合计约 74.36%。出境游客的职业中,自由职业者所占比例最高;城镇居民是出境旅游的主要群体。
报告表明,网络成为出境游客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更加注重体验感。游客在出境旅游前搜索的信息以交通信息为主;其次为住宿信息、旅游价格信息和旅游地民俗风情等。受访出境游客更关注交通便利性与当地物价,更期待新奇体验,迫切需要更好地保障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报告显示,住宿和特色饮食是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因素。受访出境游客更关注交通便利性与当地物价,更期待新奇体验。在住宿方面,游客从以选择中等价位酒店为主转向以经济型酒店为主,接近一半的受访者选择入住经济型酒店;三分之一的出境游客选择中等价位酒店,选择入住豪华酒店的游客比例有所下降。
据调研结果,游客出游意愿更加多元,新兴旅游目的地逐渐进入游客视野。受访者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游客有意愿前往欧美进行旅游,其次为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具体到国家或地区,靠前目的地依次是香港、日本、澳门、韩国、台湾、英国、法国和德国。2023 年以来,中国游客的出境选择更为多元化,欧洲、北美洲、非洲等占比提升,亚洲国家和地区仍然位列榜首。
积极乐观是出境旅游发展的主基调
2023 年,出境旅游的恢复和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修复的重任,政策的衔接、产业链的重构和完善,以及市场主体重振旗鼓,都需要经历艰难的磨合进程。
未来,我国出境旅游的恢复和发展,依然取决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积极的因素是明显的。比如,日益深入人心的世界旅游共同体理念为出境旅游发展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关注的重点,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保障了出境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的出游习惯也为出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稳固的支撑,国际客运航班有序恢复运营和签证服务的持续恢复并不断优化也为出境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整体上看,出境旅游供应链的恢复进程也将越来越快。
形成阻碍的因素也同样明显。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依然突出,有损便利化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发展进程同样存在不确定性,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出境旅游意愿。市场主体所面临的供应链问题还需要时间才能得到根本的缓解。中国游客越来越多选择出境游的同时,其面临的安全风险敞口也越来越大。
综合考虑这些变量,积极因素仍然是主流,积极乐观应该是未来出境旅游发展的主基调。


参考素材 |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世界旅游业晴雨表》(World Tourism Barometer);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