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继1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开放口岸、解禁国际邮轮旅行后,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该方案提出,试点水路口岸先暂定上海、深圳邮轮港口。上海近年来十分注重邮产业发展,浦东新区、虹口区、宝山区在邮轮产业发展上都有新的政策规划和实践进展,一起来看!
为推动邮轮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结合当前邮轮产业发展趋势与外高桥地区特点,浦东还推出了《支持外高桥地区邮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简称:邮轮20条),分四个方面共20条,政策适用范围为注册在外高桥地区企业(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高桥镇、高东镇、高行镇)。
一是在加快邮轮产业市场主体集聚方面:将支持邮轮研发、设计、航运、总部企业落户;鼓励建设邮轮孵化机构。其中对首次认定、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邮轮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机构,按上一年度研发费加计扣除额的10%,给予25~500万元一次性资助
二是在推动邮轮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将给予邮轮高端智能装备首台套突破项目支持;给予邮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布局;给予邮轮小微企业创新支持;给予邮轮创新型企业奖励;满足一定条件的,给予邮轮企业设备补贴,给予邮轮企业技术转让所得免税等。
三是在推动邮轮产业链价值链提升方面:将鼓励邮轮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支持建设邮轮智能工厂;支持邮轮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市、区重点邮轮技术改造项目,项目验收完成后,按经核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奖励。
四是在优化邮轮产业营商环境方面:支持邮轮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优化邮轮产业用地供给;给予邮轮产业人才贡献奖励;参照本市专门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落户;支持跨境职业资格互认。其中,用人单位引进的,在沪工作稳定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航运专门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大型邮轮供应链本土化进程提速
外高桥地区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交汇处,是国家沿海大通道、上海沿江发展带和浦东南北科创走廊的交汇点,也是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推进“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具备发展邮轮产业的先发优势和良好条件。同时,为支持邮轮产业发展外高桥地区实现了6小时内《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三证连发”,建立了“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管镇企联动”机制。
随着国产邮轮建设稳步推进,与之相关的邮轮供应链本土化进程也受到各方关注。上海外高桥地区推动邮轮产业发展已取得重大进展,正式迈入大型邮轮的“双轮并造”时代。预计将于2023年底交付。在国产邮轮建造顺利推进的同时,积极布局邮轮供应链,加快本土化,是产业发展和地区发展的双赢路径。
在造船业,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大型邮轮一起,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上海外高桥地区(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浦东新区高桥镇、高东镇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海大通道交汇点,具备发展邮轮产业的先发优势和良好条件。
邮轮因其特殊性,在动力、推进、轮机、电气、通导等传统的船舶供应链之外,衍生出具有邮轮特色的供应链体系。在欧洲,邮轮产业的本土化率高达80%,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群特征,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形成了多个邮轮产业基地。
优化邮轮产业布局,外高桥将加快建设“一基地三片区”:“一基地”是指在外高桥造船厂基础上,打造外高桥邮轮制造基地;“三片区”是指建设邮轮贸易服务片区、邮轮商务服务片区和邮轮研发服务片区。
未来,外高桥地区将深入推动邮轮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提升,在制造配套、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将外高桥地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通达全球的大型邮轮生产及配套产业基地,全面建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世界级邮轮产业集聚区。
为进一步推动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总部基地和邮轮经济中心,近期,虹口发布了《虹口区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计划明确提出,该区将以高端邮轮枢纽港建设带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吸引邮轮高端要素资源高度集聚,构建现代化邮轮产业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总部基地和邮轮经济中心。该计划还重磅推出邮轮产业发展四大任务。
宝山作为全国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所在地,十余年来在港口运营、市场培育、产业发展、政策创新及合作平台等方面探索了众多创新举措,建设形成亚洲最大的邮轮港及5个场馆、6座公园和超过2000亩的生态景观绿化,并形成3平方公里可开发水域,为打造以“三江汇流、三游假日”为主题的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