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疫情后重振邮轮产业发展,上海这三个区有新动作
2023-04-21 09:32:00 来源:本站 浏览:738

智库视点:继1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开放口岸、解禁国际邮轮旅行后,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该方案提出,试点水路口岸先暂定上海、深圳邮轮港口。上海近年来十分注重邮产业发展,浦东新区、虹口区、宝山区在邮轮产业发展上都有新的政策规划和实践进展,一起来看!

继1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开放口岸、解禁国际邮轮旅行后,交通主管部门为重启国际邮轮航线运营再次发布利好政策。近期,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了《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该方案提出,试点水路口岸先暂定上海、广东深圳邮轮港口,后续视情况增加;暂定试点6个月至1年,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出入境旅游政策和市场情况等适时优化调整。这意味着我国停航三年之久的国际邮轮将启动试点复航模式,有助于推动中国邮轮市场向全面重启国际邮轮航线运营迈出重要一步,是中国邮轮产业复苏发展路上的重大利好。
邮轮产业被誉为“漂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国际化程度高,乘数效应达1:14,属万亿级产业。推动大型国产邮轮建造,一方面能带动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推动邮轮旅游进一步向品质化发展。上海是中国首个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是中国最成熟的邮轮市场。作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大邮轮母港,上海一直高度重视邮轮产业和邮轮旅游发展,早在2018年上海就曾专门出台《关于促进本市邮轮经济深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支持政策,近期,浦东新区、虹口区、宝山区在发展邮轮产业上都有不同的政策规划和实践进展,具体如下:

01

浦东新区
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浦东落地深根,今年215日,《外高桥地区邮轮产业发展规划》发布。该规划明确指出,2025年,初步建成世界级邮轮制造总装基地、服务全国并辐射亚洲的亚太邮轮物供基地,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邮轮产业集聚区基本框架;到2035年,形成产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领先、消费资源汇聚的世界级邮轮产业集聚区
出台“邮轮20条

为推动邮轮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结合当前邮轮产业发展趋势与外高桥地区特点,浦东还推出了《支持外高桥地区邮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简称:邮轮20条),分四个方面共20条,政策适用范围为注册在外高桥地区企业(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高桥镇、高东镇、高行镇)。

一是在加快邮轮产业市场主体集聚方面:将支持邮轮研发、设计、航运、总部企业落户;鼓励建设邮轮孵化机构。其中对首次认定、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邮轮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机构,按上一年度研发费加计扣除额的10%,给予25500万元一次性资助

二是在推动邮轮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将给予邮轮高端智能装备首台套突破项目支持;给予邮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布局;给予邮轮小微企业创新支持;给予邮轮创新型企业奖励;满足一定条件的,给予邮轮企业设备补贴,给予邮轮企业技术转让所得免税等。

三是在推动邮轮产业链价值链提升方面:将鼓励邮轮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支持建设邮轮智能工厂;支持邮轮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市、区重点邮轮技术改造项目,项目验收完成后,按经核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奖励。

四是在优化邮轮产业营商环境方面:支持邮轮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优化邮轮产业用地供给;给予邮轮产业人才贡献奖励;参照本市专门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落户;支持跨境职业资格互认。其中,用人单位引进的,在沪工作稳定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航运专门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大型邮轮供应链本土化进程提速

外高桥地区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交汇处,是国家沿海大通道、上海沿江发展带和浦东南北科创走廊的交汇点,也是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推进“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具备发展邮轮产业的先发优势和良好条件。同时,为支持邮轮产业发展外高桥地区实现了6小时内《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三证连发”,建立了“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管镇企联动”机制。

随着国产邮轮建设稳步推进,与之相关的邮轮供应链本土化进程也受到各方关注。上海外高桥地区推动邮轮产业发展已取得重大进展,正式迈入大型邮轮的“双轮并造”时代。预计将于2023年底交付。在国产邮轮建造顺利推进的同时,积极布局邮轮供应链,加快本土化,是产业发展和地区发展的双赢路径。

在造船业,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大型邮轮一起,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上海外高桥地区(涵盖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浦东新区高桥镇、高东镇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海大通道交汇点,具备发展邮轮产业的先发优势和良好条件。

邮轮因其特殊性,在动力、推进、轮机、电气、通导等传统的船舶供应链之外,衍生出具有邮轮特色的供应链体系。在欧洲,邮轮产业的本土化率高达80%,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群特征,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形成了多个邮轮产业基地。

优化邮轮产业布局,外高桥将加快建设“一基地三片区”:“一基地”是指在外高桥造船厂基础上,打造外高桥邮轮制造基地;“三片区”是指建设邮轮贸易服务片区、邮轮商务服务片区和邮轮研发服务片区。

未来,外高桥地区将深入推动邮轮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提升,在制造配套、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将外高桥地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通达全球的大型邮轮生产及配套产业基地,全面建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世界级邮轮产业集聚区。


02

虹口区

为进一步推动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总部基地和邮轮经济中心,近期,虹口发布了《虹口区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计划明确提出,该区将以高端邮轮枢纽港建设带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吸引邮轮高端要素资源高度集聚,构建现代化邮轮产业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总部基地和邮轮经济中心。该计划还重磅推出邮轮产业发展四大任务。

第一,聚焦以港兴城,打造高端邮轮枢纽港。开发多样化航线,推进绿色港口建设;
第二,聚焦产业集群,打造邮轮企业总部基地。吸引海内外各类航运要素,助力打造邮轮经济“全国样板”;
第三,聚焦开放合作,打造邮轮高端服务环境。开办各类航运论坛、展会,鼓励人才聚集,强化人才培养体系;
第四,聚焦水岸联动,打造国际级消费集聚区。提升北外滩邮轮配套商业品质和能级,集聚全球品牌资源。
依托历史传承、产业优势以及开放的城市岸线,未来三年,虹口将以高端邮轮枢纽港建设带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吸引邮轮高端要素资源高度集聚,构建现代化邮轮产业服务体系,将重点围绕“做强邮轮设计研发、做大邮轮总部经济、培育本土邮轮企业、优化邮轮口岸环境、发展邮轮服务贸易、促进邮轮消费升级、提升邮轮金融服务”等方面发力,为中国邮轮经济腾飞贡献虹口智慧和虹口力量。
在实践进展方面,326日上午,随着悠扬的汽笛声响起,高端邮轮“招商伊敦号”从北外滩国客中心正式启航。作为本次航线的启航地,北外滩航运要素集聚,被业界誉为“中国大陆地区现代邮轮产业的发源地”,也是上海唯一以航运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邮轮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招商伊敦号”是我国第一艘悬挂五星红旗的高端邮轮,同时也是第一艘由中国自主经营管理的高端邮轮。此次首航后,“招商伊敦号”不仅将持续推出87晚东南海岸文化之旅(上海-舟山-厦门-深圳),国际航线的重启也正在进一步筹备中。


03

宝山区

宝山作为全国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所在地,十余年来在港口运营、市场培育、产业发展、政策创新及合作平台等方面探索了众多创新举措,建设形成亚洲最大的邮轮港及5个场馆、6座公园和超过2000亩的生态景观绿化,并形成3平方公里可开发水域,为打造以“三江汇流、三游假日”为主题的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宝山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临长江黄金口岸,位于吴淞江、黄浦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点,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海运连接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占上海港的70%以上,海运联运和内河航运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宝山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高标准建设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园、邮轮滨江带为主体的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未来,宝山将持续打造邮轮产业集群,打造邮轮服务产业新高地、邮轮制造产业新高地、邮轮消费新高地和邮轮文化产业新高地,让宝山滨江成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独具魅力的邮轮滨江公共空间。

为加快打造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2022年宝山区委、区政府发布了《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探索开发度假产品,提升度假区吸引力;筹办品牌活动,提升度假区影响力。计划明确了8个方面、50项重点任务,包括坚持聚焦功能、统筹资源、市场运作的思路,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五方面内容。未来,度假区将打造成近悦远来的度假新空间,助力宝山推进“北转型”,带动宝山东部淞宝地区功能提升。

未来,宝山将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紧扣企业需求,探索制定更加精准有力的专项政策来支持邮轮产业的恢复与发展,为企业爬坡过坎、蓄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诚邀各大邮轮公司将亚太总部落户宝山,共同打造中国邮轮企业总部基地,协力加强招商引资、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消费能级,携手并肩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一流的世界级邮轮旅游度假区,同心奋进宝山“北转型”发展新征程。
素材来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浦东发布官方微信、上海虹口官方维信、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