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时尚消费品产业是持续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12月15日出台的《上海市时尚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规模超5200亿元,年均增速5%。确立上海引领时尚、定义潮流的“时尚之都”地位,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时尚消费品万亿级消费市场,打响一批领军级名企名品,形成一批融合性消费场景,布局一批示范性产业名园,集聚一批国际化时尚人才,使上海成为时尚出品地、潮流集聚地、创新策源地、消费引领地。
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确立上海引领时尚、定义潮流的“时尚之都”地位,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时尚消费品万亿级消费市场,使上海成为时尚出品地、潮流集聚地、创新策源地、消费引领地。
——产品美誉不断提升。围绕品种丰富度、品质认可度和品牌影响力,产品供给日益丰富,质量与性能持续提升,积极培育时尚消费品领域“上海标准”,遴选一批获“上海时尚出品”认证的时尚消费品。
——供需对接数字融合。把握数字时尚消费崛起趋势,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端和消费端场景应用,建设10个时尚消费品产业智慧工厂,100个时尚消费品产业特色数字化应用场景,1000个时尚消费品与购物、服务、文化融合场景。
——布局优化集聚成势。打造国家级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 3-5 家时尚消费品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以“产业上楼”、“前店后厂”为特征的市级精品园区、时尚创意示范空间、特色消费街区等新型产业集聚模式。
(一)把握产业规律,聚焦重点领域
上海将重点聚焦“时尚八品”,围绕关键提升路径打造高质量创新供给体系,面向新需求进一步推进时尚消费品产业强链补链固链。
一是服饰尚品。围绕时装穿搭、艺术饰品等,以消费者气质彰显为目标,大力推进产品功能、服务模式、制造工艺等升级。
二是化妆美品。围绕美容化妆品、护理品等,着力推进个性化、场景化、国际化的产品研发和品牌集萃。
三是精致食品。围绕现代食品、营养膳食等,不断提升食品健康标准、风味水平,强化产品迭代能力。
四是运动优品。围绕运动健身、户外活动等,加强智能装备器械研发,促进特色服务场景创新。
五是智能用品。面向“居家、办公、出行”三大场景,不断创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交互终端和用品用具。
六是生活佳品。面向“亲子、银发、她经济、社交、宠物”等生活消费品,建立具有消费者辨识度的产品创新和品牌服务体系。
七是工艺精品。面向“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和创新,支持开发一批国潮新奢品、时尚新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
八是数字潮品。鼓励数字领域企业发展虚拟时尚,重点发展数字精品、数字时装、数字虚拟人等新时尚,上线个性化、高流量、多接口的虚拟应用。
(二)激发产业动能,实施专项行动
以消费升级需求牵引精品赛道开辟,引领供给消费模式创新,促进生态紧密集成,全面增强产业整体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具体来看,重点实施“三大专项,十个行动”。
第一个专项为:数字创新升级推进专项。围绕数字“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有效引导和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消费品产业发展交叉融合,打造时尚消费品品种、品质、品牌标杆示范。涵盖4个行动:
一是科技研发新策源行动,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展需求驱动的产品研发模式,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各环节中应用。二是数字制造新赋能行动,探索柔性生产、敏捷定制等高品质精益制造模式,发展智慧化、可视化、透明化的智慧供应链。三是品牌建设新引领行动,深化品牌矩阵建设,加强品牌引领示范企业培育,提升品牌数字化管理能力。四是创意设计新增效行动,支持创建各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引领示范企业,发布“上海设计100+”。
第二个专项为:载体场景优化提升专项。加强产业布局,引导特色优势时尚消费品产业发展,发挥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优势,强化周边城区先进制造主体承载功能,协同联动。涵盖3个行动:
一是产业载体新布局行动,布局1+9“时尚星云”产业空间。加强“双循环节点”产业共创平台建设。二是消费场景新融合行动,引导企业布局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消费场景,推进时尚消费品同生活性服务业态融合。三是国潮文化新风尚行动,支持传统文化与现代要素相融合,聚焦用好用活传统文化资源,深度应用先进增材制造技术,人工智能等,带动消费品品牌建设升级。
第三个专项为:时尚生态体系建设专项。促进各类产业生态集聚,完善指标体系,推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和人才培养引进,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资源要素集聚度。涵盖3个行动:
一是绿色低碳新赛道行动,支持科技型、功能型、环保型新材料和原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要素集聚新支撑行动,引育一批海内外时尚消费品领域产业领军人才,依托本市各项人才计划,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三是时尚出品新认证行动,研究制定“上海时尚出品”遴选标准,开展认证实践,发布“上海时尚100+”,支持创建市级时尚引领示范企业。
(三)市区联动合力,强化保障措施
为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在资金支持、宣传引导、知识产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用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引导等专项资金以及各区相关专项资金;开展上海IP与全球新品首发地整体形象宣传推广,打造一批典型案例,加强对时尚消费品产业领域各项成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关注度;鼓励企业积极运用知识产权授权许可机制,大力发展壮大时尚消费品产业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专项服务企业对接机制,推动建立虚拟时尚IP认定、保护及流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