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继2020年旅游助企纾困“12条”、2021年旅游提质增能“12条”政策措施,5月31日,上海推出《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新‘12条’”)。新“12条”坚持抗击疫情助企发展与持续巩固前期政策相结合,落实国家和上海政策与实施旅游行业特色举措相结合,兼顾当前纾困与长远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旅游业纾困与相关行业协同相结合,主要有五个方面特点:
加大降本减负,多措并举缓解旅游企业燃眉之急
自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市文化旅游局积极落实文化旅游部关于使用保证金为旅行社纾困的各项政策,制定印发《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和《操作细则》,简化办理流程,采用无纸化递交申请,远程操作退款手续。账户状态正常的旅行社,只需“发一封邮件”“寄一次划款凭证”即可收到暂退质保金。
新“12条”进一步综合施策,实施减税降费,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存量留抵税额等政策,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延长申报纳税期限。实行疫情房租减免,对承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对参照国有房屋进行免租的非国有房屋业主或经营管理主体,给予其减免租金总额30%最高300万元的补贴。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质量保证金政策,暂退比例由80%提高至100%。2022年对文化旅游、住宿等行业防疫和消杀支出,给予分档定额补贴。降低用水用电用气用网成本,对非居民用户给予3个月应缴水费、电费、天然气费10%的财政补贴,将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打通政策堵点,拓展市场助力旅游企业稳定经营
自2020年起,市文化旅游局针对旅行社等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市场主体,深挖本地游市场潜力,创造消费新热点,引导和支持旅游企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春秋游、公务活动等提供服务。2021年联合市总工会开展职工“爱上海、游上海”活动,精心设计100余条推荐线路,动员全市各级工会开展春秋游活动超过40万人次,拉动直接旅游消费近亿元。
引导金融滴灌,多管齐下激发旅游企业市场活力
2020年、2021年本市已连续两年对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实施贴息支持,累计贴息总额2760万元,惠及旅游行社142家,A级旅游景区24家,帮助旅游企业缓解了疫情冲击困难影响。
新“12条”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新发放贷款利率,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主动让利。市中小微企业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按0.5%收取担保费,对政策性的创业担保项目免收担保费。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含)以下。进一步发挥上海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调整优化重点支持方向,加大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扶持力度。2022年继续对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实施贷款贴息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工作。
加强跨周期布局,面向未来引领旅游企业抢占新赛道
近两年,市文化旅游局围绕数字文旅建设专门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引导和扶持,支持了一批数字酒店和智慧景区项目,2021年建成数字酒店775家,智慧景区21家。
新“12条”进一步支持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旅游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探索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卓越实践。打造文旅精品项目,聚力“道路+”“公园+”“生活圈+”,发展认定一批家门口好去处。持续打造“一江一河游览”“建筑可阅读”“艺术新空间”“海派城市考古”等文旅品牌。加强跨周期布局,抢占文旅新赛道,完善重大旅游项目库,加快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实施。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鼓励旅游企业依托线上培训平台组织在岗职工参加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可享受每人每次600元,全年不超过3次补贴。获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可享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放大集成效应,行业协同优化旅游企业经营环境
新“12条”进一步立足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加强与餐饮、零售、交通等息息相关行业政策衔接,形成政策集成效应和协同作用。加快上海数字文旅中心建设,加强旅游宣传推广营销,支持文旅企业在“乐游上海”等平台进行免费推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方便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申报政策,市文化旅游局梳理形成了“恢复发展新12条”政策问答,将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推进政策落地落实直达企业,并持续关注疫情对本市旅游业影响情况和企业诉求,做好政策跟踪评估,根据发展形势,不断完善优化相关政策措施。
图 解
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
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