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旅、AI公园、智能健身房……, 上海徐汇数字城区建设亮点频现
2022-03-20 23:01:00 来源:本站 浏览:912
智库视点:上海正在全面深化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徐汇区已形成了数字底座、要素体系、生活场景一体化推进的数字城区建设路径,在经济数字化转型、生活数字化转型、治理数字化转型诸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数字文旅、AI公园、智能健身房等领域形成不少亮点,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数字城区”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数据显示,徐汇区去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总产出增长23%,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产品层和应用层的产业生态和企业集群,区域人工智能产业正由“高速”向“高质”转型。通过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区内已累计入驻在线新经济企业1000余家,其中重点在线经济企业287家,稳步布局线上线下流量平台。去年,徐汇建成综合杆基站203个,占全市综合杆基站总量近20%。区内光纤网络覆盖基本实现“万兆到楼、千兆到户”,千兆网络覆盖率达100%,万人5G基站数达17个,新型智能感知终端部署约60万个。依托全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政府及社会第三方的数据归集共享不断加强,目前已归集全区数据量达11.67PB,累计交换总数1339.52亿条,数字治理持续迭代升级。
目前已围绕统一可视化设计、数据接入、物联感知设备接入、地图、事件、融合指挥系统等六大要素,徐汇区形成“1+6”场景建设标准体系。徐汇区的金融指数、数字文旅、实时人口动态数盘、城市动态体征等9个市级场景也接入区城运平台和全区13个街镇平台,形成“市—区—街镇”三级场景体系。——数字文旅:徐汇已率先完成区内512处/幢优秀历史建筑及文物保护建筑的二维码设置,通过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实地游”“线上听”“云上观”等数字旅游新体验。通过智能终端在历史保护建筑管理领域的应用,去年徐汇全区新增历史保护建筑传感器843个,覆盖区内10余处优秀历史建筑。为城市历史文脉“画像”,制定数字化管理和保护方案。——社区智能健身房:围绕“15分钟生活圈”,一批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打造的社区智能健身房将出现在老百姓家门口,为社区生活带来全新、低成本、24小时全天候的智能健身体系,让专业教练通过智能终端走进居民身边。——AI公园:在信息服务业和人工智能产业企业集聚的漕河泾开发区,“漕河泾AI公园”建设已提上议程。尤其在公园的田林—宜山段,将打造区域性文化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包括建设“智炫城市”,运用“建筑激光映射方式”,呈现科技感的户外激光秀;建设“智慧火车”,开设Al科普教育、Al图书馆、科技咖啡厅、AR临展空间;建设智能步道,实现跑前储物、运动数据分析、健康指导、社交分享等功能;建设“智助驿站”,提供游客智慧休憩、智慧存取物品、无人购物等综合性服务设施;建设“智创荧幕”,提供“穿越时空”“时间裂缝”“星际旅行”等互动体验;建设“智秀AR”,仿真呈现冬去春来、花坛锦簇、圣诞节庆等各类3D虚拟现实场景;建设“智热球场”,实现4K高清多角度全景录制、状态监护、观赛体验、比赛分析和仲裁辅助等功能。——元宇宙+职业教育:探索“元宇宙+职业教育”,徐汇正创新沉浸式教学体验。针对工业加工技术难以观察、应用场景难以展现、技术评价难以实施等工业教学方面的问题,利用5G、XR(扩展现实)等数字技术搭建虚拟教学空间,构建从产品设计、工艺编排、程序编制、生产执行、质量管控、仓储等全流程工业场景,让学生感受“软硬结合”的全场景实训教学。——便携就医服务:作为上海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徐汇率先在上海开展“便携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试点,建成检验检查的互联互通互认系统,实现包括CT片、检查影像等在内的44个项目的跨院互认,终端接入率达100%。在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通过探索智慧化养老新模式,实现对人员入住管理、服务监督、医养结合、智能监测、物联融合的智能化集约管理,培育了跌倒报警处置、紧急救援、防走失、慢性病用药、卧床护理、智能查房、智能相伴、无接触智能消毒、出入管控、智能视频监控等十大智慧化应用场景。上海首个零售药房智慧监管系统即“云药房”也已落户徐汇。目前,“云药房”已与上海50家“互联网医院”的电子处方实现对接。
✏ 素材来源| 舒抒,徐汇漕河泾开发区将建“AI公园”,解放日报2022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