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文旅盘点 | 2021年值得回看的政策要点和行业热点
2022-01-04 23:40:00 来源:本站 浏览:842
行至年末,按照惯例,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将对过去一年里文化和旅游领域的重要政策、行业热点做一次复盘整理。


政策类

  01 .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4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系统阐明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等

《规划》提出,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提高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布局。
力争到2025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规划》坚持引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设计了62个重点工程项目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


02 .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简称《规划》)。《规划》包括序言以及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综合研判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势,针对短板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深刻认识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特征、新要求、新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繁荣群众文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7个方面“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并通过8个专栏列出发展指标和22个重点举措、建设项目,着力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03 .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文件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26项具体任务。
文件明确,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
文件还提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04 . 跨省旅游经营“熔断”机制常态化运行

文旅部10月23日发布的《关于从严从紧抓好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有关,其中提到: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05 . 我国发布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助力“三亿人上冰雪”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行动计划》发布后引发了冰雪运动行业和旅游业界的广泛关注。

火爆的冰雪旅游点燃了寒冬,“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在《行动计划》颁布后,冰雪旅游的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3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热点类

01 . 元宇宙+文旅

2021年作为元宇宙元年,几乎是今年最热点的话题,象征着人们正在将“幻想”带进现实。“元宇宙”也正逐步在文旅领域落地,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挂牌,部分著名景区运营企业也开始探索“元宇宙”,大唐不夜城《大唐·开元》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也崭露头角。从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互联网大厂员工加班猝死、跳楼等新闻频出。
今年11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互联网+旅游”营商环境,以数字赋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各地扶持旅游创新创业,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因此,元宇宙不失为文旅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新趋势。



02 . 红色旅游成为新时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旅游掀起新热潮,参观红色遗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已经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联合推出的《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41.7%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今年1月以来,“红色旅游”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76%;2021年游客喜爱的“红色+”融合业态中,游客最喜爱的是“红色+影视”,其次是“红色+体育运动项目”,第三位是“红色+动漫/游戏”,这三项总占比为40%;2021年经典红色景区热度同比增长89%,其中,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热度涨幅243%。


03 . 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单公布

10月19日,文旅部发布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的公示》。
公告称,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办产业发〔2021〕123号),经地方申报、省厅推荐、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舆情风控、实地考察等方式,拟确定120个项目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包括黄浦外滩风景区、徐汇衡复音乐街区等。

首批入选的120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中,包括了12种文旅融合模式:历史文化街区型、文旅休闲商业街区型、文旅古镇(特色小镇)型、旅游景区型、历史文化名城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型、旅游度假区型、主题公园型、文旅演艺型、工业遗产创意型、都市滨江休闲型及文体商旅融合型。其中,涉及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主题文化街区的集聚区共27个,占总项目数的22.5%,是各类项目中入选数量最多的消费集聚模式。例如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项目,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夜间消费集聚区的典型代表。

04 . 上海集中启动两个“1000亿”重大旅游投资项目

9月28日举办的首届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上,两个“1000亿”上海“十四五”重大旅游项目启动。上海向世界发出邀约:携手共建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其中,“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大旅游投资启动项目共30个,价值总额超过1132亿元,涵盖金山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等相关项目,项目实施主体包括外企、国企、民营企业等多种市场主体。
2021年上海市旅游招商项目共24个,价值总额超过1150亿元,分布在金山区、松江区、静安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浦东新区等,项目类别涵盖主题乐园配套设施、生态郊野公园、文体商业综合体等。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介绍,集中发布的重大投资项目和招商项目,服务构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能上海“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也助力建设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05 . 微旅行大有可为

在疫情防控带来的不方便远行的背景下,近年来主打本地客源深度游的“城市微旅游”就成为了各大城市旅游业的新增量。数据显示,2021年旅行度假类订单中,周边游占比近六成。其中,沉浸式酒店度假带动近郊度假型酒店走俏,尤其是带有温泉、水乐园、亲子玩乐体验及特色餐饮的酒店。而以慢节奏、静生活为特色的原生态的田园乡村,也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期待的旅游地点。

以上海为例,“人人都是体验官、人人都是代言人”。今年上海旅游节围绕“建筑可阅读”主题和特别设置的“一江一河潮玩地”、“喜欢上海的理由”、“家门口的好去处”三大热门话题,以全民讲、全民游、全民享和近距离、慢生活、微旅行的方式,共同发现、体验上海文化旅游优质资源,并进行多平台、多渠道、多角度呈现。



2021年,国内疫情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不可预计的疫情反复、防控常态化仍然给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挑战,每个时代也都有每个时代的机会
生活、工作仍在继续,时代的车辙仍在向前,愿新的一年每一个人都能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