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呼唤数字化人才:什么是数字化人才
2021-10-26 20:07:00 来源:本站 浏览:4907

智库视点:在数字化时代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中国产业升级的急迫需求,而做好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是需要有合适的数字化人才。没有人才的支撑,实现数字化转型就变成一句空话。那什么才是数字化人才呢?目前业界并没有统一定义和分类。以下定义和分类参考了近期各类有关数字人才的研究报告,整理而成。

1

《猎聘2021年数字经济人才白皮书》中的定义和分类
本报告的数字经济人才主要指的是数字经济领域具有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相关数字技能的从业者,以及其他与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
从广义看,数字化人才包含三类核心人才,数字化领导者需要扮演数字变革者、战略伙伴、创新预言家和问题协作者等多重角色,把控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数字化专业人才和应用人才通过专业数字技能和实践工具等创新性方法提高整体效率;从这些核心角色的人才特点中可以发现,数字化人才集合了跨领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并在不同领域的人才交融中,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因此,打破行业壁垒,兼具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管理的通才成为企业高效稳定数字化转型的最大支撑。
通过不同类型数字人才在行业占比看,数字管理类人才主要集中在服务外包、消费品、政府等相关行业,数字应用人才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服务外包、消费品三大行业,数字专业人才主要集中互联网、电子通信、机械制造三大行业。三类人才的行业分布集中体现了数字人才的特点。
2

《2020年全球数字人才发展年度报告》中的定义和分类
数字人才被定义为具备数字技能的人才,并将仅具备基本数字素养的人才排除在外,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才:
1、数字战略管理者,即企业管理层要实现数字化;
2、具备深度分析能力、能够做研发的高端人才;
3、数字研发、数字化运营、智能制造和数字营销等多元数字技能人才。


3

《2020中国数字化人才现状与展望》中的定义和分类

数字化人才是指具备较高信息素养,有效掌握数字化相关能力,并将这种能力不可或缺地应用于工作场景的相关人才。

根据数字化能力要求差异,应用场景不同,可将数字化人才分为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数字化专业人才。
第一类人才是数字化专业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发现企业业务上的问题、并利用科学技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对于专业人才来说,他需要有技术能力、产品能力、运营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具体解释为:
技术能力:系统或平台规划与设计、开发与建设等工作,用专业技术解决问题。
产品能力:有产品意识和用户服务意识,将技术产品服务化,用技术驱动业务需求、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业务效率。
运营能力:有资源整合与调配能力,有项目运维能力,有高效协同的意识。
项目管理能力:有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实践经验。
第二类人才是数字化应用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践将技术应用到业务场景上,精通业务并提出优化,提高业务价值与效率。
对于数字化应用人才来说,主要能力应该有以下4点:
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了解主流技术、应用智能化系统,提高业务效率与价值。
产品能力:有产品意识、用户意识,可以使用一些需求分析工具,可以提供技术协同。
协同能力:有高效协同的意识,能够与专业人才针对某一项目进行有效沟通和资源共享。
项目管理能力:有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实践经验。
第三类人才是数字化管理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降本增效做出整体规划布局,并能够领导其他两类人才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管理人才能够提出这件事,说明他对如何降本增效是有自己的理解和战略方法的。但也绝不会是他创造出来的办法,一定是学来的。所以,管理人才一定要有行业前瞻力、洞察力和决策力,也可以说是数字化转型领导力。
另外,他能够协调专业人才和应用人才一起去做这件事,说明需要好的团队管理能力。
最后,系统开发项目这事是他主导的,那最后的效果,也就是能不能给到业务人员提高效率,他是要对结果负责的,并且也不会只有这一个项目要做。因此,他需要有特别先进的项目管理能力。
4

人社部对于部分新职业的定义类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算法、深度学习等多种技术的分析、研究、开发,并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设计、优化、运维、管理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大数据采集、清洗、分析、治理、挖掘等技术研究,并加以利用、管理、维护和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
数字化管理师:利用数字化办公软件平台,进行企业及组织人员架构编辑、组织运营流程维护、工作流协同、大数据决策分析、企业上下游在线化连接,使企业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业务在线、生态在线,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在线化、数字化的人员。
5

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2019)定义
本文所定义的数字人才延伸至拥有ICT专业技能和ICT补充技能的就业人群。具体而言,从产品与服务价值链供应端的数字化转型角度出发,数字人才分为六大类: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营销

职能分类对应于数字产品与服务价值链供应端的各个环节,通常包含战略制定、研发、制造、运营和营销五个基本环节。

6

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中的定义

数字化人才顾名思义是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或数字化升级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就会被分为高层中层基层。高层是要帮助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以及实施路径。中层的话是理解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基于这样的战略来去开发和创新各种各样的数字化的产品和数字化创新的应用。基层是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些产品和数字数据分析,数据治理具体工作。

7

美国DMDII定义
美国“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所(DMDII)与全球第三大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万宝盛华集团(ManpowerGroup)合作开发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人才框架,框架中165个人才角色确立的标准基于以下分析框架(如下表)。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的七大技术领域的职能细分标准,确立了165个数字化人才角色。七大技术领域由数字企业、数字线程、数字设计、数字生产、数字产品、供应网络以及数字资源协调共享平台构成。其中,数字企业是在内、外部运营中利用数字技术作为竞争优势的组织。数字线程是涵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数字领域中数据的指导集成和安全性的领域,并提供了与其他所有技术领域的数据连接。数字设计与数字制造紧密相连,通过数据信息连接,实现设计修正和生产改进。数字产品则是利用产品数据和与企业或消费者的连接数据,为企业提供产品反馈或完善产品的售后服务。供应网络是支持生产材料供应交付以及支持产品跨企业到达客户的路径,包括材料处理和物流服务。数字资源协调共享平台将支持企业追求更高层次的数据连接和协作,以及数据和交互可能带来的技术改进。上述七大技术领域确立了数字化人才产生的空间和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每一个技术领域所需要的职位功能进行了二级细化。以数字企业为例,一级职位功能包括数字组织、数字企业内容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和研究四个方面。
另一方面,基于165个角色分工的不同,形成了三层人才分类体系,分别是先驱角色层关键角色层以及生产角色层。先驱角色是数字制造企业中早期开发和雇佣的角色,负责建立企业的主要数字功能,角色的功能相对广泛,承担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量初创工作,如数字设计工程师、制造业网络安全工程师产品生命周期质量数据专家等。随着组织的成熟和增长,先锋角色将会不断扩展或者细化关键角色处于工作流程的中心枢纽位置,能够提供关键的信息和指导性资源,为其他角色提供支持和指导并促进产出,对企业的成长和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如工厂自动化管理人员、用户体验设计人员、过程质量数据管理人员等。生产角色负责制造商的大部分连续工作输出,他们将关键资源转化为业务结果,产生最大市场份额的业务价值企业通过生产者角色扩展和优化资源,从而使制造业生态系统蓬勃发展,数字设计专家、数字制造IT系统分析师和数字产品经理等都属于这个类别。


✏ 来源 | 摘编自各类研究报告及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