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区域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理念与措施
2021-08-14 18:15:00 来源:本站 浏览:1124

智库视点: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推动“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旅游业的复苏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需要人才资源的引领和支撑。本文为作者任职政府商务和旅游管理部门时发表的文章,对思考、推进现阶段区域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仍有启发和帮助。


1

区域旅游人才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于很多地区尤其是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地区而言,旅游产业人才资源通常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一是旅游产业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类别不全,结构不合理;
二是旅游产业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学历层次偏低,外语水平较差;
三是旅游专业人才引进意识不强,渠道匮乏,信息稀缺;
四是员工流动性强,管理乏力;
五是旅游企业员工培训方式方法单调,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区域旅游产业人才资源往往呈现出“中高端数量欠缺,底端质量不足,总体层次偏低,类别不够丰富,培训提升乏力,引进困难重重”这样一种局面。而在旅游产业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意识不足、规划欠缺、政策不够、氛围不浓、措施不力”是最为常见的问题。这对于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2

区域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理念与措施

第一,更新观念,编制规划,开发“旅游产业紧缺人才目录”
通过系列专题讲座、集中主题宣传等手段,在旅游全行业形成重视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推动观念更新;编制全面、系统、前瞻性的“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专项规划”,增加人才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与系统性;联合人事部门研制开发“旅游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形成鲜明的引导性。
第二,优化相关政策制度,加强对旅游企业的引导与约束,推动企业与人才的同步开发与发展
首先要利用好人事劳动部门已出台的人才引进、培训方面的制度与政策资源,消除盲区,同时应积极探索建设高级旅游专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成立“旅游产业人才引进与培训专项基金”等新举措;
其次要引导、监督旅游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制定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三要联合劳动局、总工会、税务局、教育局等部门,协同对旅游企业落实“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职业培训教育经费提取及使用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给予监督和指导。
第三,落实功能主体,夯实旅游人才工作的现实运行基础
健全并充分发挥旅游局行业管理科及旅游行业协会的应有功能,落实产业人才工作的功能主体。洽谈引进高端旅游人才培训项目,组织开展行业培训活动;
跟旅游院校合作,举办旅游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各类学历非学历培训班等,为行业员工学历层次提升提供支持与帮助;
推动建立“旅游人力资源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企业、院校等定期举行座谈、研讨、联谊活动,共商产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事宜。
第四,创新旅游产业人才资源培育与积聚的途径与载体
建立由上级主管领导、旅游教育培训专家、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等人员组成的“旅游人力资源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产业人才工作提供咨询与指导。培育“旅游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开发建设“旅游人力资源网”,建立“旅游产业人才数据库”,构建旅游人才工作的公共服务平台。
第五,优化旅游人才生态环境,抓好旅游产业人才工作的重点
要在健全人才政策法规、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培育宽松社会环境、营造休闲文化氛围等方面下功夫,优化旅游人才生态环境。同时,要优先解决中高端专业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一线服务员素质不高的问题,抓住工作重点。
唯有如此,才能尽快培育和集聚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专业的旅游产业人才队伍,为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支撑。 
来源:中国旅游报,2009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