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思】如何推动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1-04-23 18:38:00 来源:上海文旅院 浏览:920

文旅说:近日,“建党百年: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在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召开。参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强国与文化立国、文旅赋能文化强国建设、“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数字文旅产业生态与新发展格局、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后疫情时代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议题做了深入讨论,共同探讨建党百年来文化强国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现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永章:从政府职能部门的不断创新谈推动文化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命名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将日益凸显,并寄望台儿庄古城抓住契机,以高标准建设品牌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孙若风:文旅融合是文化系统与旅游系统的重组,围绕文旅融合实际上构成了从追求美学到生活美学到生命美学三个由内而外、由远及近的融合圈层,要在不断拓展的文旅融合中建设文化强国。


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胡惠林:必须深刻记忆、理解和把握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文明认知,并从时间发展的历史坐标、空间比较的横向坐标以及当今中国的未来追求三个维度出发。阐释文化强国的标志是向世界展示一种文明,向世界提供包括制度、规则等文明的互鉴。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聚焦文旅融合赋能文化强国建设,提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加速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推手,阐述了文旅融合赋能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平稳上升,尤其对文化保护做得很好,文旅融合很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标识。


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范建华:“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坚持“内容为王”的发展核心,坚持“技术为翼”的发展重心,坚持“创新为本”的发展动能,坚持“融合为纲”的发展路径,坚持市场优化的发展导向,坚持体制改革的发展保障。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姜生教授:发展文化产业,本质上应使产业的文化内涵成为驱动产业的内部动力,用文化产品回应“我是谁”的哲学命题。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李向民教授:文化赋能与旅游重塑也是一个文化反哺的过程。台儿庄古城有意识地传承文脉,运用独特的设计和想象力,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二级教授齐勇锋:聚焦后疫情时代人与自然关系,强调要突出生态文明为主线的文化内容建设。


中共中央党校二级教授祁述裕: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十四五”时期中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重点,包括加快建设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基建,探索新基建与文化产业的商业应用场景,加快影视旅游等传统产业数字化,加大文化制造领域新材料、新设备研发应用。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聚焦IP与文旅科技融合的商业模式,提出“+IP”“+科技”“+品牌”“+文创”“+企业整体价值”“+产业化”“+专业化”“+可复制”“+分成模式”“+平台”文旅产业提升的十个方向。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基础结构的变化出发,阐述文旅融合从行业自觉到国家战略的政策演进,提出以城市居民消费场景扩大农村文旅消费、优化微观环境构建消费新场景等扩大文旅消费的建议。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提质增效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并通过讨论“十四五”期间文旅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共识点,提出特色文旅融合化、区域文旅网络化、区域文创品牌化、特色资源产权化的发展思路。


山东省广电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先:以山东广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出发,提出培育特色文创品牌、创新文旅体验模式、健全“文旅+产业体系”等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年4月21日,章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