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说: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小长假,国内旅游市场也犹如天气一般度过了寒冬,如约迎来了回暖。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94.5%,成为疫情后我国旅游市场复苏的新起点。
小长假旅游市场表现:全国和京沪
——全国情况: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有序复苏。根据携程数据显示,清明节总预订量同比增长300%,多项业务首达今年顶峰甚至超越基础稳固的2019年同期,国内机票订单对比2019年更是实现双位数增长。
——北京情况:根据北京市文旅局发布的数据,清明假期期间,北京182家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08.7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8.73%。这其中,北京市游客接待量排名第一的景区(地区)是王府井,接待量达到80万人次,第二是什刹海风景区,接待量达到36.1万人次。而市属玉渊潭公园则接待量达33.8万人次,排名第三。北京市宾馆饭店接待入住总客人数为17万,中心城区饭店平均出租率为38.2%,同比增长33.2个百分点,而近郊区饭店平均出租率为34.8%,同比增长28.1个百分点,此外,远郊区饭店平均出租率为39.3%,也同比增长16.7个百分点。民航进港人数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9.1%,铁路进站人数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1.1%。
——上海情况:据上海市文旅局发布的数据,清明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870.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09亿元。宾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2.8%,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170家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97万人次,同比增加132%。重点文化场所共接待游客70.68万人次,开放式文化旅游区域共接待游客432.26万人次,线上文旅活动共吸引浏览量406.7万人次。
小长假旅游市场特点
第一,都市文旅商主题街区、度假区、开放式文化旅游区域吸客能力强。北京王府井接待量达到80万人次,排名第一。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23.4万人次,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27.96万人次,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接待游客29.39万人次。开放式文化旅游区域共接待游客432.26万人次。外滩、豫园、小陆家嘴、衡复、新天地、思南公馆、愚园路、新华路、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以及黄浦江滨江五区游客接待量增速明显。
第二,踏青游、近郊游、乡村游、自驾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角。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57%的游客参与踏青郊游,32.5%的游客体验游园赏花,自驾游客占比60%。北京市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102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9.7%,营业收入为1.2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1.3%。上海樱花节接待游客20.23万人次,上海桃花节接待游客13.38万人次。飞猪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乡村民宿预订量也同比涨超16倍,门票预订量更是同比涨超20倍。
第三,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各地组织开展“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游客纷纷走进革命纪念馆瞻仰英烈,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和河北西柏坡等红色旅游景区受到游客青睐。不少红色游景区推出“红色主题游”+“历史人文游”+“秀美山水游”的组合线路,让游客既可以欣赏到红色旅游带来的人文情怀,也可以学习到不少历史人文,还可以在学习参观的同时体验生态之旅,旅游体验度大幅上升。
第四,慢节奏、深体验、高品质成为游客追求。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表示,今年清明周边游呈现慢节奏、深度互动、文化体验、品质享受等特点。驴妈妈平台游客清明3天2晚出游人次占比较2019年同期提升约9%;中高端特色线路、酒店等预订人次占比相比2019年同期提升超过13%,越来越多游客希望用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为家人、为自己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全年旅游市场形势展望
在疫情防控向好、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旅游消费促进加强的情况下,全年旅游市场有望继续加快复苏进程。
有专家表示,预计在接下来的“五一”假期中,长线跨省游将进一步恢复,而国内旅游市场有望全面复苏。“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有望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全年国内的旅游市场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甚至还会略有提升。
(综合4月5日文旅之声、上海发布、北京商报网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