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说: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宣布将于5月开园,根据其公布的投资、IP植入、游艺、消费、服务配置等综合情况,是否会成为又一大旅游热门地呢?国产主题公园品牌如何借彼所长、补己之短,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竞合大戏中争取到更多的市场空间?
迪士尼:动漫+游艺的一体化产业乐园
(一)上海迪士尼居行业领跑优势
疫情发生之前,上海迪士尼乐园每天的吸金能力惊人。据华特迪士尼中国公司公布的数据,上海迪士尼乐园年接待游客量高达1000万人次,平时每天约3万人次,旺季每天高达8万到10万人次。上海迪士尼每年门票收入约40亿元,这只占全年营业收入的50%,另外50%来自餐饮、酒店住宿、购物及其他服务。
(二)动漫IP驱动的游艺产业链
所谓建立自身的文化产业,迪士尼的主要做法是先花费大量精力开发文化内容,然后将内容打造成主题公园、衍生消费品、影像制品、音乐剧等产品,多渠道获利。
迪士尼银幕上、笔下的动漫IP,以亲切可掬的憨态融入上海迪士尼的各个角落。几十年来,迪士尼乐园不断推出鲜明的主题概念和新卡通形象,“主题、情节、场景”成为其乐园模式的3个基本要素。
(三)经营项目“三三制”锻造盈利链条
专业提供旅游项目策划的深圳市智美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主题公园是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从策划、设计、投资、建设到运营管理等涉及诸多方面,每一个步骤、环节都充满挑战。比如游乐设施是每个园区最重要的内容,数量上要足够支撑1天至2天的游览所需,内容上要有足够吸引人的故事主题、体验方式,建设技术上要具备尖端的科技手段。
迪士尼可说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到了标准化管理。它们在经营项目上采用“三三制”,即每年都要淘汰1/3的硬件设备,新建1/3的新概念项目,不断给游客新鲜感。
服务上,虽然之前“价格虚高”“不允许带食品进入园区”等让许多游客对上海迪士尼观感不佳,但不得不说包括上海在内的迪士尼乐园在购物、餐饮、住宿、交通、医疗、解说、停车场、存包等多种服务设施上已经具备一定的标准化水平,比如对儿童、残障人士、不同语言的游客的照顾,香港迪士尼乐园一线员工都必须会英语、粤语、普通话等。
沿袭了迪士尼总部门票、娱乐、餐饮、住宿等综合收益模式,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也拥有自家酒店“上海迪士尼乐园酒店”“玩具总动员酒店”,附近的迪士尼小镇主担旅游消费品等购物功能,会议、团建、生日派对、婚礼及各种瞄准青少年的活动也纳入上海迪士尼的服务体系中。
欢乐谷:“聪明”的民族品牌实现逆势增长
(一)“强悍”欢乐谷 突破疫情封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文旅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欢乐谷零裁员、零降薪,并在各地减免租金1200多万元。恢复开业后,2020年7月,欢乐谷的营收和客流量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50%至70%;2020年8月,欢乐谷旗下业务收入已超过了2019年,突破了疫情的封锁。2020年“万圣节”,全国欢乐谷单日收入6400万元,除武汉欢乐谷因参加湖北省“惠游湖北”活动免门票入园,其他6个城市欢乐谷的17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上海欢乐谷单日收入超1500万元,刷新了华侨城旗下景区同类纪录。
(二)连锁化、直投直营、委托运营
自成立以来,欢乐谷一直走的是主题公园运营商、文化娱乐服务提供商的发展之路。特别是自2017年10月欢乐谷集团成立以来,其进入连锁经营管理的新阶段。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新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欢乐谷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以自有品牌体系为核心、以主题公园产业扩张为驱动的战略,势要做强做优民族主题公园品牌。
欢乐谷相关人士介绍,主题公园的建设既要确定主题,也要结合不同城市的历史、个性、文化内涵,还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周边城市的消费水平、交通、气候等条件。在标准化上,欢乐谷坚持“常看常新、常玩常新”,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和亮点;欢乐谷还形成了委托管理、承包经营、代建代运营等“我有人无”的模式,近年来不仅参与了华侨城旗下的主题公园建设和运营,也为常德欢乐水世界、柳州卡乐星球欢乐世界、三门峡陕州地坑院、浙江广电中国海影城、上海广富林景区等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三)国内公园要和国产IP共同成长
欢乐谷相关负责人表示,欢乐谷作为民族主题公园连锁品牌,目标是打造国人的“繁华都市开心地”。在资源方面,他们也是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推出大型文化演出《金面王朝》和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实景特效情景剧等。
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欢乐谷相关负责人表示,主题公园并非“零和竞争”,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容得下多个优秀品牌的同台竞技。欢乐谷要对标世界一流主题公园,还要与国内外顶尖企业寻求深度合作,从全面竞争走向全面竞合。
华强方特:国产IP“熊熊”们的强势成长
(一)“熊出没”IP辨识度强
在IP思路上,华强方特在国内主题公园中具有明显的产品优势。它多年来坚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先后自主创作了一系列中国特色主题乐园品牌,打造出具有鲜明中国印记的主题项目。这些富于中国特色的产品暂时是国外同行没有的。
华强方特的IP意识没有局限于古代、动漫,非常灵活、与时俱进。在红色旅游兴起的当下,它抓住机遇,“美丽中国三部曲”第二部“方特东方欲晓”因此出炉,将中华民族纵横170余年的近现代奋斗诗篇活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多个沉浸式主题项目。华强方特预计该品牌首个项目“赣州东方欲晓”建成后,园区年接待量将提升至300万人次,并成为赣州红色旅游的崭新名片。
(二)公园数量和技术能力较突出
华强方特在项目布局上充分考量区位优势、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地域文化特点等。目前已营业的方特主题乐园中,既有天津、郑州、沈阳、长沙、青岛、厦门等新一线城市,也有南宁、济南等省会城市。华强方特在全国已经开业20多座主题乐园, 2019年贡献了5039.3万人次的接待总量,并且连续4年蝉联全球五强。“我们仍在大力推进全国性布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随着消费升级,更多地区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我们瞄准的是这巨大的市场需求。”华强方特相关负责人说。
华强方特抓住中国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特点,初步搭建了完整的“创、研、产、销”一体化的“文化+科技+旅游”产业链,以主题乐园和动漫为主营业务,与各类文旅衍生业务互为上下游,包括技术研发、创意创作、设备生产、建筑设计、市场运营等,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文旅娱乐生态圈。
(三)深度挖掘本土旅游市场
“‘IP+高科技’是主题乐园的立身之本,已成为海内外业界共识。不同的是,海外巨头原创IP能力强、数量多、与主题乐园融合度更高。大量当红IP可以形成集群效应,带来粉丝群体的高度黏性,不仅能保证园区的客流量,还提升了主题乐园其他领域的流量,使收入多元化。相比之下,境内许多主题乐园缺乏原创IP或当红IP,收入过于依赖园区门票,业务布局缺乏集群效应,粉丝黏性亟待提高,这也是国内主题乐园的短板。”华强方特相关负责人表示。
IP打造和运营,民族主题公园的“他山之石”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产业发展部主任胡娜认为,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今天,主题公园的存在能充分地体现文化主题赋能乐园的价值。
主题公园往往都是重资产,投资大、回收周期较长,且需要不断更新才能保持高品质。这也决定了国内企业在投资运营主题公园时有不同的战略选择和资源基础。从现在国内三大主题公园方特、欢乐谷、长隆看,各有定位和特色,并与所在城市和区域的发展相呼应。方特以“熊出没”IP为主;欢乐谷虽然没有自有IP但与同行IP频繁互动,并且依托于华侨城地产;长隆以动物乐园为特色。
胡娜谈道,目前我们在对标迪士尼或环球主题公园的时候,民族品牌无论在IP打造还是运营上仍有明显的短板。迪士尼和环球都是具有丰富IP的主题公园,并且他们对版权的保护和运营十分专业。国内很多主题公园更多功能是游乐园,内容主题并不突出。这一方面会影响游客的游乐体验,难以形成情感归属;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主题公园在外部市场的拓展,如IP形象衍生授权等。
当然,成功的主题公园不仅要有IP,还要有能与IP结合的运营能力,即善于营造消费情景。这一点贯穿硬件设施到娱乐服务、餐饮住宿的每一环节。迪士尼景区内既有游乐设施,也有主题营造和氛围烘托,从园区规划造景到餐饮、酒店的相关布置,迪士尼已不是在做文化设施而是在打造文化景观了。
(《中国文化报》2021年3月27日,郑洁 刘妮丽谭志红刘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