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洞察】从7大关键词看“就地过年”文旅消费新现象
2021-02-22 23:02:00 来源:上海文旅院 浏览:734

文旅说:2021年新春佳节,“就地过年”悄然改变传统春节消费市场。据商务部初步摸排,今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就地过年”人数比往年增加了4800多万。“就地过年”倡议直接拉动了旅游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产生了一些往年没有的现象。本文通过“乡村经济”、“悦己消费”、“微旅游”、“云旅游”、“最强春节档”、“户外游园”、“居家经济”七个关键词,带您了解“就地过年”给春节期间文化消费带来的新现象。

关键词一:“乡村经济”成假日消费重要一极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到乡村去”成为不少人的过年新选择。乡村因为良好的自然环境、淳朴的田园风貌、多样的农家美食和有趣的亲子活动受到很多市民的青睐。“春节期间,村里的游客量差不多是平时周末的1.5倍,农家乐开始排队,初五那天村里停车位全都满了。”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休闲农业接待量涨势喜人可能与旅游者的乡愁情结也有一定关系。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钟静分析,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休闲农业发展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旅游扶贫、旅游促农增收的效果也日益显现。未来的休闲农业应把握好目前的发展契机,在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丰富现有的休闲产品体系。同时要加大宣传,多渠道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乡村经济”日后必将成为假日经济的“重要一极”。


关键词二:“悦己消费”玩出花样


与去年“宅家”不同,今年在各地有效防控下,就地过年少了无聊,多了乐趣,很多“悦己消费”的品类明显增长。不少年轻的消费者更是把就地过年玩出了新花样:拆盲盒、拼乐高、健身、撸宠物、玩游戏、剧本杀……尽管疫情阴霾还未完全消散,但消费者开心过年的追求并没有受到影响。


据京东大数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悦己消费”相关品类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以上。其中北京地区游戏手柄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7%,耳机、智能手环增长2倍以上,运动相机同比增长4.7倍;湖北省宠物零食消费增长70%;广东人似乎更爱健身,椭圆机增长86%,单双杠和跳绳则增长1-2倍;天津人也不甘示弱,智能健身仪持续热销。


关键词三:“微旅游”受青睐


在就地过年号召的推动下,“本地游”市场需求旺盛,城市“微旅游”受青睐,表现为景区门票、酒店、城市周边民宿等预订量大增。


出行半径小了,“周边游”、“省内深度游”成为替代选择。高德数据显示,2月12日-2月15日,出行人数虽同比增长162%,人均导航里程却同比降低三成,说明更多人选择了短途出行。


春节期间,综合多家线上旅游预订平台的数据,酒店成为本地游的主要场景,春节期间高星级酒店量价齐升,有平台预订量甚至同比涨超160%,客单价同比涨33%。最受欢迎的酒店中,除了设施完善的高星级酒店外,电影酒店、电竞酒店、宠物民宿、包栋型民宿等都备受青睐。在飞猪旅行2021年本地游报告中,往年会空城的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如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地,今年春节期间酒店预订量火爆。


酒店之所以热起来,根据携程的分析,这反映了“年轻一代”消费力量正在崛起,“90后”与“00后”在旅游市场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在北京从事IT业的刘女士和丈夫今年就暂别蜗居,住进了怀柔区的某高星酒店。“今年不能回父母身边过年,自己做饭又太伤脑筋,干脆住到酒店,温泉泡澡、风味餐饮、青山绿水都能享受到,这种体验让我俩非常放松。”


关键词四:“云旅游”新时尚


就地过年,催生了云旅游等春节出游新时尚。以前过年看电视守岁,今年看直播守屏,在就地过年的背景下,旅游在发生着变化。红红火火的“云过年”“云旅游”“云观展”等线上活动令新春佳节的气氛依然浓郁,年味不减,快乐不减。


文化和旅游部春节前启动了“云游合家欢,就地过大年”全国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支持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旅游机构、旅游达人、普通用户等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参与并展现“就地春节活动”,鼓励和支持景区、博物馆等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丰富线上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


驴妈妈推出的文旅微综艺新春直播节目,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围绕在上海过地道海派新年,每天精选一个代表性景区,带领全国观众深度云上游览年味上海。马蜂窝在春节期间开展数百场直播,来自全球的主播让中国游客足不出户就可日行千里,写春联、非遗剪纸“百牛”赏等新国潮体验的直播热度超过40万。土耳其、芬兰、卢森堡、瑞士等海外直播也受到年轻游客的欢迎。


关键词五:“最强春节档”破世界纪录 票价“水涨船高”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1春节假期七天全国电影票房总计超78亿元,在疫情防控50%—75%上座率限定情况下,创下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纪录,比2019年的59亿元大幅增长32%。同时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项世界纪录。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观影总人次为1.6亿,比2019年春节档1.32亿增长21%。截至2月17日,全年总票房为115.88亿元,观影总人次为2.62亿,国产影片票房为112.26亿元。


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影院几乎场场满座。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都“吐槽”今年电影票难买,价格也是“水涨船高”。随观影热情一同上涨的,还有春节电影票价。在北京各大商圈影院,春节期间电影票价普遍在50元至140元不等,个别影厅场次甚至更高。对此,业内人士解释称,一二线城市观影人数增加,“供不应求”直接推高票价;另外,由于影院限流使其接待能力下降,再加上人工、防控措施和物资消耗,影院运营成本增加,这也体现在了票价上。


关键词六:“户外游园”大热


春节期间,主题乐园景区、年味民俗类景区、近郊踏青公园最受欢迎。来自驴妈妈、携程和同程的统计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常州恐龙园、上海欢乐谷、北京欢乐谷、成都欢乐谷、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北京乐多港奇幻乐园、北京野生动物园等主题乐园门票预订量大幅增长。


武汉欢乐谷先后举办非遗文化演出、国潮牛市、笑脸大巡游、财神献礼、元宵花灯会等活动,为留在武汉过年的人们营造“他乡亦家乡”“欢乐近相伴”的温馨氛围。


云南建水朱家花园举办开福门迎宾仪式、水上戏台“古婚礼”实景演出、石雕图案拓片展、建水紫陶拉坯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这座“西南边陲大观园”的同时,体验多样的传统习俗。深圳光明小镇·欢乐田园以中国传统新年和农耕文化为主题,打造璀璨花灯点亮田园,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国潮美食集市、欢乐野趣采摘和国风体验等活动开启了都市田园美好生活。


关键词七:“居家经济”迎来新发展


“就地过年”以网上零售、社区团购等为代表的“居家经济”迎来新发展,“微需求”“宅经济”“年货潮”,总有一款是消费者的“心头好”。从大年三十至初五,年夜饭礼盒、方便菜、烧烤食材等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90%。


90后、00后登上家庭舞台C位,初掌年货置办权,年货消费更加年轻化、品牌化、智能化。孝敬长辈有了新三大件,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黑科技年货”消费增速同比超100%、300%,洗地机更大涨18倍。老字号也不甘示弱。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杏花村在国内老字号春节销售10强中占据5席。


就地过年,父母从老家寄来当地特色食物,几千万城市青年被爱投喂,“年货反向狂奔”取代“后备箱里的土特产”。菜鸟数据显示,从腊八到小年,今年从县区寄往大城市的包裹平均增长2成以上。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2021年2月20日,本文综合新华网、经济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