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洞察】文旅名企业、大项目缘何“抢滩”名城苏州
2021-01-15 15:35:00 来源:上海文旅院 浏览:713

文旅说:1月12日上午,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大会文旅签约项目共122个,签约总金额超1200亿元。其中,48个重大文旅项目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超720亿元,涵盖数字文化、文化旅游、文化娱乐、特色文化、创意设计、文化制造等领域,头部平台企业、央企及知名企业合作项目超六成,为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企业为何“抢滩”苏州?将有什么样的动作?未来会给苏州带来怎样的变化?


营商环境一流 引来“金凤凰”


此次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华侨城集团与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就“苏州虎丘大型文旅综合改造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金额高达60亿元。作为主业长期聚焦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多元业态的央企,此次华侨城集团为何在2021年开年就“抢滩”苏州?


华侨城华东集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冯军表示,苏州具有中国一流的营商环境,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古城保护、招商引资,这与华侨城“优质生活创想家”理念以及其积极投身文化产业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水平、提振中国文化自信的目标高度契合。


在江苏喜马拉雅总经理杨红春看来,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古典园林世界闻名;消费市场旺盛,是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服务质量十强城市,最近又被列入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政府服务高效,营商环境首屈一指,还面临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个重大历史机遇,紧邻上海这个长三角的龙头、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我们考察了众多城市,最终还是选择苏州作为‘有声城市’长三角运营总部和研发中心。”杨红春说。


作为苏州文化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友谊时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签约的友谊时光文化创意产业园引人注目。友谊时光市场品牌高级经理李韦希表示,扎根苏州10年间,他们切身体会到苏州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也感受到了苏州这些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10年间,公司成功上市,自建总部大楼,这些都离不开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培育。


深挖文旅资源 活化文化基因


对于伟光汇通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顺来说,昨天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签约金额超百亿元、经过两年打磨的浒墅关古镇项目终于落地签约,往日的古运河盛景将在浒墅关徐徐展开。


“浒墅关在历史上有着‘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之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运河古镇。”张祥顺介绍,浒墅关古镇项目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为宗旨,打造“运河记忆、码头商驿、浒关水邑”3大主题,运河味、运河埠、运河调、运河艺、运河尚、运河梦等6大风情片区。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可达500万人次。对于该项目,张祥顺心中蓝图清晰:“它将建设成为苏州运河十景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景’、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也将成为文化内涵丰富、产业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运河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示范区。”


深挖丰厚文旅资源,不仅要向“古典苏州”汲取营养,也要和“现代苏州”接轨前行。由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引入签约的AGC亚洲女生展演项目,将整合苏州服装、设计、文创、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内容,与年轻时尚融合,打造苏州城市新名片,向全球推广苏州。“该项目旨在展示东方美学,而苏州无疑是代表性城市。”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龙表示,将活化利用好“江南文化”基因,以崭新姿态迎来潮流元素的聚集、裂变和生长。


插上“数字翅膀” 培育龙头企业


当前,数字经济等新型业态的蓬勃兴起,为文化产业爆发式增长打开了广阔空间,提供了重大机遇。此次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重大文旅签约项目中,数字文化类项目达20个,占比超四成,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喜马拉雅等头部平台企业以及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央企、知名企业项目。它们将引领影视动漫、文化娱乐、特色文化等领域进一步集聚发展,为培育龙头企业提供沃土。


腾讯云江苏区总经理吴琼表示,苏州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此次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落户苏州,将充分发挥腾讯技术优势与生态合作伙伴资源,建设数字产业中心、数字城市科创中心、AI产业应用中心和新文旅产业发展中心,依托腾讯亿级流量内容平台,助力城市宣传和品牌提升。吴琼说,苏州的文化IP众多,但线上的较少,腾讯希望就拓展“苏州故事”在互联网上的流量进行深入探索。


作为新经济龙头中的独角兽企业,喜马拉雅将和苏州共同推动“一二五”战略合作项目,加快推进苏州文旅融合示范城和数字文化示范城“双城”建设,重点实施“城市品牌新传播”“主播&网红新消费”“智慧文旅新产业”“公共文化新服务”“新概念出版”5个新计划。“苏州连续发布了数字苏州‘三年行动计划’和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喜马拉雅落户苏州正当其时。”杨红春表示,他们将深挖苏州传统文旅资源,持续关注苏州老字号和苏州制造业,打造以苏州为目的地的度假、研学等多种文旅融合新产业消费,以“声音+文化+科技+公共资源”的融合、创新,“让世界听见苏州”。


(来源:《苏州日报》2021年1月13日,姜锋、张丫、张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