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说:近日,第二届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在上饶召开。自2014年发起设立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以来,四省协同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浙皖闽赣区域旅游正逐渐走向合作发展的春天。
从相隔到相拥
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由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于2014年11月共同发起设立,规划建设范围涉及4省19个市123个县(市、区)。协作区总面积约22.57万平方公里,约占四省总面积的42.27%;涉及总人口5051万人,占四省总人口的24.46%。
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内,崇山峻岭,水系繁多,且武夷山脉、仙霞岭山脉、黄山山脉、怀玉山脉,历来被视为省域的分界。但是,这些山山水水也是四省特殊的“联系体”,孕育了这一区域别具特色的地方气质与魅力。
这个区域有自然馈赠的相似:武夷山、龙虎山、龟峰、江郎山、铜钹山,是全国丹霞景观地貌重要集聚地;黄山、三清山、九华山,是我国花岗岩地貌名山;新安江、信江、瓯江、闽江在这个区域分源,流向不同的远方;黄山毛尖、祁红婺绿、河口红茶、开化龙顶、武夷岩茶,众多名茶在这里聚集,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茶产区之一。
这个区域也有人文风俗的差异:吴侬软语、徽音赣语、闽南方言融合共生、相互交错,民俗风情彼此影响;江西婺源与安徽黄山一脉相承,青砖黛瓦上的马头墙相互眺望;景德镇青花与龙泉青瓷争奇斗艳,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带上器物芳华启航。
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各地都有独特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跨区域协作阶段。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建国家生态旅游“朋友圈”,成为浙皖闽赣的共识和期望。四省边际原有的山隔水阻,如今成为四省区域旅游联系、交流、合作的纽带。
由牵手到深入
2019年4月,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加快推进工作座谈会在浙江义乌举办。会上,四省共同完善了《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以全域旅游理念,将协作区作为一个大景区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当年10月,首届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在浙江衢州召开,明确建立了四省厅级协调机制、市级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协作区联席会议联络工作机制,确保能及时解决协作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此次推进会上,四省联合发布《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半价游”合作协议》,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景区对居民实行门票半价政策。同时,四省联合发布了《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旅游执法投诉联动机制》,在资源共享、市场共治、宣传共推、品牌共塑、经验共鉴等方面加速形成“互联互通、互信互融”的格局,整合旅游质监执法领域资源形成合力。
接下来,四省将以大合作撬动旅游大发展,共建机制、共拓市场、共推产品、共筑品牌、共抓管理,加快四省生态旅游协作区从“单一竞争力”到“系统竞争力”提升,为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探索可借鉴的典型经验。
(来源:金台资讯2020年12月15日,柳文、王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