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思路
2016-04-16 08:36:00 来源:李萌 浏览:1755

海派文化是上海城市文化的特质与底色,海派文化资源是构成上海城市文化核心价值与个性特色的最大资源依凭,应该得到更为深刻、生动、有力的挖掘、表达与传播。文化旅游是一种以旅游消费为目的的文化展示与再创造,在激活、传承、弘扬、创新文化资源价值和构建区域文化竞争优势方面意义重大。虹口区是上海文化资源大区,也是海派文化发祥地,素有“文化虹口”之称。区位优势突出,海派文化资源富集,应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激活自身文化资源的价值。需要从体验经济、创意产业、文化城市规划的视角,深入、精致发展文化旅游,充分激活区内丰富的海派文化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辟基于自身核心资源创造新的文化经济价值的机遇、方向与路径,能够为上海海派文化资源的创新激活提供新型样本。


一、虹口区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基础与面临挑战

虹口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区内北外滩坐北朝南,与老外滩、陆家嘴共同构成了上海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黄金三角”。虹口区素有“文化虹口”之称,习近平同志对虹口文化有过精辟的概括——“虹口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居地”,准确揭示了虹口区文化资源的地位、价值与特征。区域内拥有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3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上海邮政大厦、上海大厦(百老汇大厦)、鲁迅墓和提篮桥监狱。有遗迹遗址300多处,包括鲁迅故居、瞿秋白故居等文化名人故居,鲁迅纪念馆、李白烈士纪念馆、上海邮政博物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旧址等一批纪念场馆。同时,上世纪曾有许多犹太人在此躲避战乱,犹太人故居具有国际影响,享誉全球的精武体育也根源于此。近年来,虹口区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城区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布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旅游载体,加快商、旅、文、体“四轮驱动”,提升四川北路功能区发展能级,加快北外滩邮轮实验区建设,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正在为未来大发展积蓄后劲与力量。


但与此同时,面对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任务,上海城市空间格局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上海中心城区文化旅游业竞相发展、群雄并起的局面,以及传统文化旅游业正在经受“创意+科技”强烈冲击与嬗变的情况,虹口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一是虹口区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旅游基础并不厚实,从上海全市层面看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项目不多;二是虹口区的文化旅游形象尚未明确构建与传播,在目前黄浦区、徐汇区大打经典上海牌,浦东新区聚焦文化娱乐旅游,松江、青浦、嘉定着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金山区快速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环境下,虹口文化旅游的核心价值与特色个性是什么?急需准确挖掘、有效表达;三是传统的以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文化旅游景点开发与建设的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如何与以现代创意、时尚生产、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形成新时期的强劲发展动力,也是虹口文化旅游急待破题的任务。


二、虹口区发展文化旅游的价值理念与总体思路

虹口区的区位特征、历史地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未来潜力,都决定了虹口文化旅游必须在上海实现城市旅游、城市文化总体目标中担当、发挥无以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作用。也只有把自身发展深度融入上海总体发展战略中,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机遇与发展动力。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文化旅游的发展首先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一是需要超越旅游对GDP的贡献度、旅游拉动就业等单纯经济功能的考量,而是要认识和强调文化旅游业对城市文化表达与传播、城市价值认同的功能与作用,把文化旅游发展作为一种现代文化生产与创造活动进行整体谋划与推进。把文化旅游应有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充分释放。二是需要超越“虹口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资源视野、一种旅游产品类型等传统认识的束缚,而是把“虹口”这一中西交汇的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域作为整体吸引物与体验环境、一种独属于“虹口”突显“虹口特质”的城市文化旅游。从而把旅游、文化两种产业发展视野与区域、城市整体视野互动互融,相互内化,实现“产城一体”发展。


从发展思路看,在上海城市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区域经济文化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虹口区需要充分认识、科学评估自身海派文化重要发祥地的文化资源价值优势,抓住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以现代文化消费理念、新型展示显示技术、新型商业运营模式,整合、激活、创新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形象资源、实体资源、想象性资源、活动型资源等的价值,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引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为激活创新海派文化资源价值、构建区域比较竞争优势、更好服务上海总体发展战略提供升级版的新动力。


(作者:李萌      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引用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